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为什么说明宣宗朱瞻基毁了明朝?

《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的一天深夜,还是燕王的朱棣辗转难安。他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梦中已经去世了的朱元璋久久沉默不语,随后将一块玉圭交给了他,并嘱咐道“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六礼玉之一的玉圭,是皇权的象征之一,这个梦似乎在隐喻着什么。

朱棣不由从梦中惊醒,忽然听到门外熙熙攘攘,这时一个下人匆匆来报:“恭贺燕王喜得长孙!”

听到这样的话,朱棣顿时浑身一震,现实竟与梦境如此契合,他立刻起身前往世子府中,想看一看这个天命非凡的孩子,也就是日后开创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

对于封建君主而言,天命预言极其具有杀伤力。朱瞻基的出生坚定了朱棣的一个决心——发动靖难之役

太子朱标在世时,文德仁厚,又是马皇后所生之子,种种优势让朱棣毫无机会可言,然而这个短命的人,还没有等到即位就撒手人寰了。终于给了朱棣一个机会。

伤心不已的朱元璋不得不冷静下来面对立储的难题,传闻他也曾经有意选择朱棣,并发出过“燕王肖我”的感叹,但是当看到朱允炆为重病的父亲日夜奔走的样子,心中一软,又想传位给朱允炆。

立储之事犹豫不得,昔日赵武灵王在长子和爱子之间徘徊不决,最后不仅使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还导致两子相争赵国内乱,削弱了国家实力。

朱元璋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虽然很快就确定下了朱允炆的储君地位,但是却在朱棣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谋反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赌上全家性命的大事,朱棣不敢轻举妄动,一直蛰伏,养精蓄锐。而朱瞻基的出生给了他莫大的勇气。他坚定地认为这场抗争的胜利将属于自己。

从历史的结果上看,朱棣成功了,这无疑更加让他坚信了当年梦中所言。为他带来福瑞的朱瞻基因而得到了他的重视和宠爱。从小就待在身边抚养教育。

朱瞻基果然没有让朱棣失望,从小就聪慧非凡,颇有龙凤之姿。史书记载他“智识杰出”。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练武的好苗子,小小年纪就已经精于骑射。

这样优秀的孙子让朱棣十分满意,然而他却迟迟没有将他立为皇长孙。

为什么说明宣宗朱瞻基毁了明朝?为什么说明宣宗朱瞻基毁了明朝?

人生总是不断地重蹈覆辙,朱棣也同样面临着立储的艰难抉择,他的长子朱高炽虽然为人恭敬,宅心仁厚,但是并不是他最宠爱的孩子,小儿子朱高煦才是他最钟意的人选。

朱高煦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勇武非常,颇有朱元璋的风姿。而朱高炽却长得肥头大耳,其貌不扬,朱棣甚至都觉得他不是自己的亲儿子。

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极其受重视,在前方冲锋陷阵,舍命救父,而朱高炽却只被分配到后方留守。朱棣能够谋反成功,朱高煦可谓功不可没。

而偏偏朱棣的爱孙朱瞻基又是朱高炽所生,在这种情况下,他也难以抉择谁才是皇位的继承人,所以迟迟没有确定太子的人选。

就这样,永乐初年,明朝的朝堂中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立储之争。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人在朝堂中各有一派势力,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朱棣也极为头疼。

史书记载,为了选定最终的继承人,朱棣曾经和大臣解缙秘密商议,解缙不正面回答朱棣的问题,反而突然提了一嘴“好圣孙。”

这句看似十分简单的话语却点醒了朱棣。

“好圣孙”说的就是朱瞻基。朱棣想到自己费心费力培养的朱瞻基,论文论武都在朱高煦之上,性格也是刚柔并济,无疑是帝王之才。

永乐二年,朱棣下诏,将朱高炽接到了首都南京,封为皇太子。而朱瞻基也从此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太孙。

从此之后,朱棣直接将朱瞻基接到身边,形影不离,传授他为君之道。

朱棣对朱瞻基的喜爱早已超过了太子朱高炽。在永乐八年征讨蒙古的时候,朱高炽被留下来处理政务,而朱瞻基则被朱棣一路北上带到北平。

北平是朱棣的老巢,也是北方战场的重要屏障之地,在朱棣篡位之后变成了他的势力根基所在,朱瞻基被安置在此处目的不言而喻,后来还在这里正式受封为皇太孙。

和当年的朱允炆一样,朱瞻基也是在这样一位勇武祖父的庇护下,安心地成长,但是等待他的同样是一位对皇权虎视眈眈的叔叔。

为什么说明宣宗朱瞻基毁了明朝?为什么说明宣宗朱瞻基毁了明朝?

太子之位落空,一直是朱高煦的心病,他无时无刻不想重新夺回这本该属于他的位置,但是无奈朱棣还在世,他不得不收敛锋芒,蓄势待发。

一直忍耐许多年,一次,他找到一个机会,诬陷自己的大哥朱高炽,但是这点小伎俩很快就被狡猾的老狐狸朱棣识破,朱高煦因此差点被变为庶人,好在朱高炽为他求情,才得以保住王位。

然而朱高炽的仁厚不仅没有换来兄弟的感恩,反而是变本加厉的报复。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时意外病逝,朱高炽即位,然而他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不幸离世了。

当时明朝已经迁都北京,朱高炽去世的时候非常仓促,朱瞻基人还在南京镇守,只能快马加鞭往北赶。

而他的叔叔朱高煦正在他的必经之路上设好埋伏,等着他上钩。

朱瞻基并不是当年的朱允炆,他心中已经预感到了皇位交接时一定会有人从中作梗,所以返京途中一步都不敢耽搁,小心谨慎,偃旗息鼓,就这样,悄悄的潜回了京城。

朱高煦等了一路,愣是和朱瞻基的队伍错过了。

朱瞻基即位之后,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自己的亲叔叔。

虽然心里知道朱高煦心怀不轨,朱瞻基却仍然对他毕恭毕敬,无论他要什么封赏,都一一满足。

朱瞻基不是傻子,老子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深谙这个道理。

终于,朱高煦在极度的膨胀之下,选择了谋反。靖难之役再次在朱棣的子孙身上上演。

然而论文治武功,朱瞻基都在朱允炆之上,堪比当年的唐太宗。他之前对朱高煦的种种纵容,都是为了积累名声,这样一来,朱高煦谋反就师出无名。

为什么说明宣宗朱瞻基毁了明朝?为什么说明宣宗朱瞻基毁了明朝?

等到朱高煦一出手,朱瞻基就毫不手软,朝中之臣也多倒向他这一边,朱高煦在谋士杨荣的建议下,选择御驾亲征,效仿当年秦始皇平定嫪毐之乱一样,先不动兵卒,而是劝解叛军倒戈。

当看到皇帝亲自来到战场,还宣布了捉拿朱高煦者重赏,叛军立刻乱成一锅粥,最后不攻而破。

朱高煦是藩王中反叛心理最严重的一个,朱瞻基收拾完他之后,其他的藩王都纷纷缩起脑袋,很多都将兵权交出,朱瞻基在刚登位不久就完成了朱允炆未完成的削藩大任。

至此之后,皇权牢牢掌握在了朱瞻基手中,他没有辜负祖父朱棣对他的期望,继续南征北战,树立国威,蒙古部落在他的威慑之下纷纷投降,跳脱的安南地区也多次被他镇压。

在创下这些辉煌的战绩时,朱瞻基开始发现自永乐伊始明朝存在的弊端。

朱元璋出身贫寒,深谙民间疾苦,非常体恤百姓,而朱棣却并没有这样的经历,一生都十分顺遂,性格骄纵自大,虽然在位期间战功甚伟,让明王朝称霸东南亚,但也让刚刚从战乱中安定下来的百姓苦不堪言。

朱瞻基决定要放弃朱棣的霸业,将重心放在民生上,取消了下西洋的传统,也放弃了征讨安南地区,效仿唐太宗从武治到文治,开始与民休息。

朱瞻基的做法在如今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做得对,开创了仁宣之治,有人说他窝囊,让明朝好不容易得来的宗主国地位产生动摇。

然而宗主国的地位不是靠牺牲弱小,穷兵黩武得来的,不懂得仁爱自己的百姓,很快国将不国,又何来宗主国一说呢?

朱瞻基的文治对明朝来说是一个喘息的时机,然而好景不长,朱瞻基除了有唐太宗的风姿之外,内心还住着一个宋徽宗。

朱瞻基从小就受艺术熏陶,相对于政治,他更加喜欢诗词歌赋,吟花弄月。在国内政局基本稳定的时候,他的神经也开始放松了,全身心投入到艺术追求当中。

为了逃脱繁杂的政务,他还发明了一种制度,“票拟”和“批红”。

内阁大臣们靠“票拟”向皇上提供建议,再由皇帝进行裁决,也就是“批红”。这本来是一个集中皇权的好办法,但是朱瞻基把这项权利给了身边的太监。

太监成为了国家大事的最高审判者,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甚至还不如放权给内阁。

自永乐以来明朝存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太监乱政,在朱瞻基不仅没能被遏制,反而又进一步加深。祸害了明朝近300年的时间。

这个文治武功,德艺双馨的皇帝,最终还是将英明毁于一旦。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