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神探狄仁杰为何斗不过酷吏来俊臣

一代名臣狄仁杰,是忠义和智慧的化身,更是大唐能够续命的“再造”之臣。

狄仁杰的仕途起于刑狱,历任御史、刺史、司马等要职,武周天授二年拜相,显赫一时。

狄仁杰对首告构陷,弹劾刑讯这一套应该是了如指掌,对办案治罪也是炉火纯青,堪称“司法专家”,但是在如意元年(692年),狄仁杰却被酷吏来俊臣引入彀中,以谋反罪夺职下狱,后虽依靠“机智”将“冤屈”上达天听,死罪获免,但仍然被武则天列为“疑罪”之臣,贬为彭泽县令。

被世人誉为神探的狄仁杰,为何斗不过“业余”警探来俊臣呢?这里面大有玄机。

一、狱中智斗来俊臣,帛书陈冤达圣听

如意元年(692年),来俊臣罗织罪名,上书诬告狄仁杰、任知古、魏元忠等七位大臣谋反。为了诱使“反贼”尽快认罪伏法,来俊臣根据“罗织经”的审案程序,先假借武后旨意诓骗狄仁杰“坦白从宽”,再摆出“来氏刑具”进行威逼恫吓。狄仁杰知道来俊臣心狠手辣,更清楚这次冤狱背后的阴谋,在生死关头,这位神探见招拆招。

与其他六位大臣拒不认罪,受尽酷刑折磨相反,狄仁杰“识时务者为俊杰”,用标准的“狄式”发言,当场认罪:“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由此免了皮肉之苦。

紧接着来俊臣的走狗王德寿又引诱狄仁杰牵连杨执柔,狄仁杰撞柱洒血,“拒咬”同僚,他的壮举吓得王德寿赶紧逃之夭夭。这杨执柔何许人也?乃武后宠臣(论辈分算是武则天侄子,其母亲杨氏一族),又与狄仁杰素无交恶,他怎肯行此不义之事,况且狄仁杰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这其中的“套路”。

由于认罪态度好。来俊臣对自己放松了警惕,狄仁杰把冤情写在一片头巾上,设计交给家人,其子狄光远持帛书求见武则天,狄仁杰终于等来了洗清罪名的机会。

二、台前酷吏仅是工具,幕后女皇才是主谋

神探狄仁杰为何斗不过酷吏来俊臣神探狄仁杰为何斗不过酷吏来俊臣

狄仁杰非常清楚,“酷吏政治”是武则天一手兴起的,来俊臣只是武则天的影子,是女皇施行政治高压,打击反对势力的工具而已。作为女皇的鹰犬和打手,来俊臣再嚣张跋扈,若没有武则天的首肯,断不敢随意诬陷朝廷重臣,狄仁杰真正的对手,是站在来俊臣背后的武则天!

狄仁杰为人外圆内方①,腹有深谋,颇为狡黠,这就让权欲熏心,工于心计的武则天很是猜疑,一方面拜相拉拢,另一方面用术驾驭,对狄仁杰恩威并施。但武则天隐约感到,狄仁杰虽然委身武周,但却心向李唐,并未死心塌地效忠于她。这让高傲的女皇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本想使用对待异己的手段剪除狄仁杰,但又惜其才能,不忍弃之。所以她与来俊臣精心策划了一出罪名“莫须有”的谋逆大案,以此来检测狄仁杰的“忠心”。

其实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怀疑,也不完全是捕风捉影,狄仁杰在两件大事上表现出了“贰心”。

三、同情越王李贞叛乱引猜忌,谏阻武承嗣册立太子忤圣意

垂拱四年(688年),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宰相张光辅统兵三十万围困豫州,迅速平息叛乱。但张光辅自恃有功,纵兵暴掠,还向新赴任的豫州刺史狄仁杰索要钱物,狄仁杰断然拒绝,并痛斥张光辅,恨不能请尚方宝剑斩其头②。

狄仁杰正气凛然,张光辅怀恨在心,回朝后在武后面前添油加醋地“控诉”狄仁杰出言不逊,勾结越王。武后甚为猜疑,旋即将狄仁杰贬为复州刺史。

李贞之乱既平,为惩治余党,武则天定罪六七百家,籍没五千余口。有司催促狄仁杰尽快行刑。狄仁杰怜其无辜,大发仁心,遂向武后求情,为这些受牵连的“乱党”开脱罪责,武则天下令赦免死罪,改为发配丰州。众囚徒感激狄仁杰的活命之恩,沿路宣扬狄公义举,还为狄仁杰立碑,称颂恩德。狄仁杰受到李唐乱党的爱戴,让武则天耿耿于怀,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册立武承嗣为太子这个问题上,武则天犹豫不决,一方面她非常信任喜欢这个侄子,内心想让江山姓“武”,另一方面她又害怕群臣反对,众叛亲离。

她迫切希望有名望的重臣站出来支持她立武承嗣为太子。但除了几个小角色和武承嗣花钱鼓动的游民,朝廷肱股之臣如狄仁杰、李昭德、吉顼、岑长倩、格辅元、欧阳通等,都极力反对册立武承嗣,狄仁杰和李昭德还以“太庙”、“解梦”等玄说劝喻女皇,武则天看到民心所向,不敢强逆,只得不情愿地立李显为太子。但是武则天对狄仁杰不体察圣意,与“倒武”派“同流合污”非常失望,以致杀机顿起。

如意元年的狄仁杰谋反案,看似狄仁杰斗不过来俊臣,实际是他斗不过至高无上的皇权,不过从神龙元年的“五王革命”中,我们明显看见了狄仁杰的影子,李唐光复,幸赖狄公。

谁输?谁赢?一任世人评说。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