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帮吕后诛杀韩信后,为何冒死救其子
一提起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我们便会想到了两个经典的词语。第一个是10个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第二个是8个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中“生死一知己”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指同一个人,都是是指萧何。
众所周知,萧何原本是沛县的父母官,是曾当泗水亭亭长的刘邦的“老上司”,刘邦起义后,萧何是最早的追随者,后来一直不离不弃,誓死效忠。萧何的功劳是后勤管理,他坐镇刘邦的后方老巢,把关中汉中治理得井井有条,及时补给刘邦粮草,输送士兵,为刘邦最终逆袭战胜强大的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
萧何不但自己立下大功,而且还有推荐之功。尤其是他向刘邦推荐了一个牛的不能再牛的人,最终刘邦靠此人的鼎力相助而得天下。
这个牛人便是韩信。
韩信从小父母双亡,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甚至连温饱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史书记载,他每天靠在淮水河畔钓鱼充饥,很多时候没钓到鱼,便饿得奄奄一息。而这时一个“漂母”可怜他而经常施舍一些馒头给他充饥,让他渡过难关活下来了。“存亡两妇人”中的“存”妇人便是指“漂母”。因为没有漂母的救助,韩信很可能小小年纪便饿死了,更不会有长大后的出人头地了。
再后来韩信学习兵法,仗剑走天下。甚至可以为了大志,宁肯遭受“胯下之辱”。出山后,他选择的第一任主子是项梁,结果项梁没有重用他。项梁死后,项羽依然没有重用他,堂堂的帅才岂能当“盾牌手”,心灰意冷之下他毅然选择了跳槽——刘邦。结果刘邦同样没有发现这位旷世奇才。
萧何帮吕后诛杀韩信后,为何冒死救其子
连接怀才不遇,韩信开始自暴自弃,一次犯了罪被送上了断头台。结果监斩官是刘邦的“贴身保镖”和心腹夏侯婴。刽子手举刀的关键时刻,突然意识到“生命诚可贵”的韩信抬起头对着夏侯婴大声喊了一句话,12个字:主上想得天下,怎能乱杀壮士?
就是这句一句顶万句的话,韩信又活了,夏侯婴和他一交谈之下,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萧何进行了推荐。
萧何很快也发现了韩信的不世之才,于是马上向刘邦进行了推荐。刘邦当时还没有高度重视,于是彻底绝望的韩信选择了离开。萧何听闻后上演了“月夜追韩信”的经典故事。再后来,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破革提拔韩信为大将军,掌控汉军的兵权。
而这时的韩信年权25岁,完全离不开萧何的帮助和支持,他这才有一展军事才能的机会。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了,韩信凭借非凡的才能,他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最后帮助刘邦最终在垓下打败了项羽,逼死项羽于乌江。
有着“兵仙”美誉的韩信一路飞云直上的仕途和闪亮功绩当然离不开萧何的大力推荐和提携之恩了。因此,才有了这4个字的来缘:成也萧何。
而韩信军事才能冠绝天下,但政治才能却显得稚嫩了些,一是韩信攻占齐国之后,自认立下奇功,于是向刘邦上书,请封自己为齐“假王”。
萧何帮吕后诛杀韩信后,为何冒死救其子
刘邦先是大怒,后来在张良的暗示下直接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虽然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但其威逼的做法却为其悲剧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后来张良曾劝告韩信,说了6个字:满招损、谦受益。但韩信却不放在心上。
而此时的项羽已日暮穷途,派使者劝说韩信自立王,三分天下。他手下谋士剻通也劝韩信“自立门户”,理由是,一方面将军已是功高震主,另一方面汉王非共富贵之人。
但韩信犹豫之后,还是拒绝了。
果然,刘邦平定天下后,把韩信列为“头号政敌”。要知道韩信一方面能力太强,另一方面功劳太大。刘邦此后百般打压,先是一贬再贬他的职务。再后来,刘邦出征匈奴后,吕后召萧何“问计”,结果萧何亲召韩信入宫,韩信那里防知己害自己,一进长乐宫便被吕后所斩杀。随后吕后还夷其三族。这便是“败也萧何”的由来。
而吕后也是“存亡两妇人”中的“亡”妇人。
萧何帮吕后诛杀韩信后,为何冒死救其子
考虑到韩信死时年仅36岁,夷三族后,自然也就断子绝孙了。然而在民间却流传一种说法,韩信非但没有绝后,而且他的后代还枝繁叶茂。
为什么这么说呢?:据京兆堂《韦氏族谱》记载,韩信被灭三族时,膝下一个幼子韩莹才三岁,被蒯通藏了起来幸免于难,后来托付给萧何。萧何修书一封让人带幼子到南越,叮嘱南越王赵佗收养。去韩姓一半改为韦,此后韩信后人在桂地得以延存并开枝散叶,今广西壮族多韦姓者。
无独有偶,明朝来元成《樵书》也有这样的记录:“广南有韦土官者,韩信之后也!
蒯通又名蒯彻,垓下之战前他曾力劝韩信拥兵自立,三分天下,虽然韩信不听,但蒯通对韩信还是极为忠心。原来,韩信死后,蒯通偷偷将韩信的幼子韩莹送给萧何,请其帮忙“照顾”。而萧何因为被逼无奈之下才帮忙吕后害死了韩信,心怀愧疚,因此,他决定冒死保住韩信的唯一骨肉,便偷偷将这个孩子送给南越王赵佗收养。
当时的南越也就是现如今的广东和广西还处于荒蛮之地,拥有山高皇帝远的特权。南越王赵佗感怀于萧何的“真情实意”,又素敬韩信的“真才实料”,于是“接纳”了韩潆,为了保护他,还把他的“韩”姓左边去掉了一半,改成了“韦”字,从此韩潆便叫“韦潆”。
后来,南越南虽然经过一系列历史改朝换代和历史变迁,但韩信的后裔却在这里开枝散叶,后来竟然遍布广东和广西地区,相传到了宋朝末年时,韦氏还趁乱在广西广东地区建立其一个国家。到元朝时,韦氏则成为管理当地的土司。而在明清时期,整个广东和广西包括贵州的一部分都由“韦氏”管理,韩信的的后裔称霸“两广”。之后还有很多韦姓百姓还纷纷改回韩姓,并认祖归宗。
韦氏京兆堂是韦氏中的大支,据说因为祖先起于首都长安,所以以“京兆”作为家族堂口,这个也侧面印证韦氏是韩信后裔的说法。
当然,目前还是众说纷纭,真伪难说,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彻底揭开这个历史谜团!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