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为何我军一反常态,2万俘虏一个不愿释放?
孟良崮战役,我军抓到2万俘虏,为何不放走一个?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抓到了大量的国军俘虏。对于这些俘虏,我军通常会对其进行政治教育,接着,便会给俘虏两个选择,加入我军或者遣送回家。如果他们选择加入我军,我军全体上下都会摒弃前嫌,与他们一同抗敌。但如果他们选择回家,我军也会给他们一笔遣散费,帮他们回家生活。
但是在这批俘虏当中,我军却打破了以往的做法,坚决不放走一个俘虏。而我军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出于无奈。在之前的俘虏中,有一部分人加入了我军,也有一部分人回到了家乡。但最令人心寒的是,有一部分国军竟然利用回家的这个理由重新加入了国军。并将我军内部的一些消息透露出去,对我军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孟良崮战役:为何我军一反常态,2万俘虏一个不愿释放?
这就导致我军在释放俘虏时必须严格考察,确定对方没有回归国军内部才可以释放。而经过我军的分析,发现74师并不符合释放条件。一旦他们被我军释放,势必会再次回到蒋介石手中。原因无他,这支部队是蒋介石的心头肉。在这支部队中,蒋介石装备了清一色的美式装备。除此之外,74师在国军中待遇非常好。
蒋介石的军费更是从来没有落下过。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国军的思想势必会受到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单纯进行思想教育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可以说,只要我军下令释放,大部分俘虏肯定会回到蒋介石手下。到时候我军将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军只能将这些俘虏暂时扣押下来。
除此之外,不释放这些俘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实力太过强大。除了清一色的美械装备,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军的素质都非常高。他们大部分军官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而普通士兵大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这些士兵单拎出来一个都可以充当部队中的班长排长。而可怕的是,这样的人竟然有两万人,一旦放回去,势必会成为蒋介石的一大助力。
孟良崮战役:为何我军一反常态,2万俘虏一个不愿释放?
由此可见,这支部队对我军的威胁有多大。面对这股庞大的兵力,我军决定将他收为己用。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增加老蒋的势力,又可以解决我军的燃眉之急。在这场战役中,我军虽然击毙张灵甫,重创74师。但是自身也有着12000多人的伤亡。而现在面对老蒋的虎视眈眈,补充兵力刻不容缓。
而当时的我军大都是从农民中征兵,他们都是新兵,根本无法与训练有素的74师相比。与此同时,大量人参军,农村的劳动力就会大大减少,进而影响到我军的生产力。因此,一旦我军将74师纳为己用,对于我军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军直接将他们1000人分为1组,加入我军各个部队。
当我军抓到两万俘虏后,一反常态不打算将他们释放。这则消息传出后,我军各个纵队纷纷提出要求,希望能在自己队伍中编入74军俘虏。甚至一度开始争抢俘虏。可见这些俘虏战斗力有多强悍。为了让他们心服口服,我军直接将74师的俘虏提高一级待遇。而事后也证明了我军的这一举动有多正确。在加入我军后,这些俘虏纷纷为我军的日后的战斗出谋划策。同时,他们还提出了我军的四点不足。
孟良崮战役:为何我军一反常态,2万俘虏一个不愿释放?
第一点就是排兵太过密集。我军在进攻时,很多时候都是以纵队队形。这样虽然可以集中兵力,形成凶猛火力,但是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旦敌军在中间投入炸弹,最少三个班会遭到打击。而我军采用帽子为信号的进攻的方式也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从而导致战场上发生变故。第二点就是我军的阵地选择。
在战役中,炮兵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在孟良崮战役中,我军将山炮设置在了一处低于74师的阵地上。要不是当时74师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很容易被发现,并且一击即中。第三,就是关于我军伤亡的分析。在他们看来,我军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伤亡,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士兵不会保护自己。
在战斗时,我军通常会直接射击。这样一来,很容易被对方扫射。应该先挖一个卧射坑,既可以攻击又可以躲避。除了挖建弹坑之外,在隐蔽上我军也应该下功夫。在这场战役中,很多人用花草插在身上作掩护,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很容易成为敌军的活靶子。最后一点就是搜集物资不够及时。
孟良崮战役:为何我军一反常态,2万俘虏一个不愿释放?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我军将无线电话机抛弃,用骡子马匹驼物资。这在他们看来,完全是一种浪费。要知道,无线电话是他们特意从美军引进的,非常先进,在作战中可以及时传递消息。而骡子马匹都经过了长时间俄训练,在作战中更是有很大的用处。俘虏们提出的这四点建议很快就传到了陈毅耳中。
对此,陈毅十分重视。特意将这些意见整编在一起,让全军学习。由此可见,这支俘虏可是帮了我军大忙。但是一开始对俘虏的改造却十分困难。抓到俘虏后,我军立即对其进行了甄别,试图将其中的军官找出来。但是没想到,单单这一步,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其中一大半的人都在隐瞒身份。
其中就包括多位少将。他们假冒普通士兵的身份,企图混过侦查。而在普通士兵中,冒充最多的就是书记官、司务长等非战斗人员。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自己没有参与战斗,就不会遭到处罚。出于这个认知,我军发现了大量的非战斗官职。这可难倒了我军。为了弄明白他们的真实身份,我军彻夜不眠的商讨对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孟良崮战役:为何我军一反常态,2万俘虏一个不愿释放?
那就是以74师人事科科长为突破口。为此,我军先甄别了人事科科长的身份,并与他进行了单独谈话。将他的思想工作做好后,我军再将人事科长带到众人面前,请他帮助我们侦查。这可愁坏了这些俘虏。只好坦白承认自己的身份。接着,我军便带动这些坦白的俘虏共同甄别身份,这才将整个74师的人员分辨清楚。
当我军准备将74师俘虏拉入阵营后,改造变得刻不容缓。但是他们身为国军的王牌部队,对国民党内部的执念非常深。因此,改造进行得异常艰难。在将这些士兵分到我军后,我军各纵立即表达了欢迎的态度。但是令我军没想到的是,即使是败军之师,在分配到各纵队后也显得十分趾高气扬。对我军的饮食等更是不屑一顾。
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有的士兵竟然还保存着在国民党中的入伍证明以及被俘经过。这可让我军一头雾水经过审问才知道,这名士兵是打算用这个充当敲门砖,再次回到国军部队。但好在这名士兵最后自己交出了这些东西。在这些日子的相处中,他发现我军上下同吃同住,没有任何差别对待。也不会看轻俘虏。这才打消了回归国民党的念头。
由此可见,这些俘虏的思想虽然顽固,但是我军的改造却也十分有效。但是这些日常对普通士兵有用,对国军的军官却收效甚微。这些军官受到专业的培训,思想十分顽固。对于这一问题,陈毅决定从他们的家眷入手。于是,陈毅特意准许他们的妻子与他们住在一起。我军的宽宏大度让这些军官的牢固思想开始动摇。
见到改造成果之后,我军又接连带着这些被俘官兵参加了多场战斗,让他们亲自体会了我军在战场上灵活的战术。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清楚的认识到,此次他们的失败并不是运气不好,而是我军有这个实力。俗话说英雄重英雄。在发现我军的能力后,这些国军军官对我军心服口服。而真正让他们下定决心加入我军的,还是老蒋的一个举动。
1949年,华东解放军官训练团向山东进军。但没想到的是,蒋介石竟然得知了这一消息,开始排除飞机在我军的必经之路上轮番轰炸。在轰炸中,74师之前的一个军官当场死亡。而解放军发现后,立即开始保护这些军官。一时间,我军也死伤无数。我军与蒋介石态度的对比,瞬间让74师的全体官兵寒了心。
心甘情愿的加入了我军。而在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我军厚葬张灵甫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张灵甫身为74师的带领着,对我军的伤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本不应该厚葬他。但是粟裕却不这么认为。张灵甫虽然是敌军将领,但是却也为抵抗日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张灵甫虽然与我军多次作战,但说到底还是因为受到蒋介石的命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从这一方面来说,张灵甫并没有太大的错误。而我军对张灵甫的厚葬,也正好可以让被俘的国军看到我军的态度,从而对我军放下戒备。可以说,厚葬张灵甫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