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司马师与“太和浮华案”,司马师因为虚名而被曹叡禁锢

在曹魏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政治事件——“太和浮华案”,很多人物因为虚名浮华而受到魏明帝曹叡的遏制、禁锢。与东汉时期的“党锢之祸”比较相似,但是远远没有“党锢之祸”那么严重。这些被禁锢的浮华名士在曹叡去世之后,纷纷走上政治舞台,扮演重要角色,而后又被司马氏消灭。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懿的儿子、晋景帝,很有可能就参与了“太和浮华案”,而受到曹叡的禁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司马师与“太和浮华案”,司马师因为虚名而被曹叡禁锢司马师与“太和浮华案”,司马师因为虚名而被曹叡禁锢

“太和浮华案”的简介

促成“太和浮华案”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曹魏时期的名士群体的话语权太大。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往往将名望作为一个优先的指标。这样一来就更加扩大了名士群体的影响力。首先以名取士的话,被选拔出来的官员大多是名士,而名士们容易搞到一起,形成曹叡不愿意看到的朋党;其次名士有褒贬人物的权力,在以名取士的前提下,褒贬人物就成为执行赏罚,名士群体更限制了入仕的人选。

曹叡对这些浮华名士嗤之以鼻,在董昭的劝谏之下,曹叡决定罢黜、禁锢这些名士。首当其冲的有十五个人——“四聪”、“八达”、“三豫”。这是三个名士互相标榜的组合,由于史料记载得不详细,所以这些人物究竟有谁并不清楚,只知道包含夏侯玄、诸葛诞、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刘熙、孙密、卫烈。其中夏侯玄在“四聪”;“诸葛诞”在“八达”;刘熙、孙密、卫烈并列为“三豫”。

等到曹叡去世之后,曹叡对浮华名士的禁锢也自然被解除。辅佐少帝曹芳的大将军曹爽起用夏侯玄、诸葛诞、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等人,并且授予要职。这些名士成为曹爽的丰满羽翼,对另外一个辅政大臣司马懿进行排挤、打击。最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曹爽以及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等人;夏侯玄虽然被司马懿放过一马,但是最终也因为参与李丰、张辑等人策划的政变,而被司马师处死;诸葛诞在扬州发动兵变被司马昭镇压。曾经的“四聪”、“八达”基本上都死于曹氏与司马氏的斗争过程当中。

司马师与“太和浮华案”的关系

司马师是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当中的重要人物,在夏侯玄参与“嘉平之变”被收押的时候,司马昭曾经流泪劝司马师放过夏侯玄,但是司马师坚持处死夏侯玄,因为夏侯玄的名望实在太大。从这件事上来看,似乎司马师与夏侯玄的关系并不亲密,还不如司马昭与夏侯玄。那么为什么一直有司马师与浮华名士交游,并且被曹叡禁锢的说法呢?

在曹魏时期的浮华名士,很少有出自寒门的人物,大多数都是仕宦子弟,拥有一定的政治资源,合起来就是一支更大的革新的力量。我们看之前列举的浮华名士:夏侯玄是夏侯尚之子;诸葛诞是诸葛丰后人,与诸葛亮、诸葛瑾同族;何晏为曹操养子;邓飏为东汉开国名将邓禹之后;李胜、丁谧、毕轨、刘熙、孙密、卫烈等人都有父亲在曹魏做官的经历。政治力量是浮华名士所具备的一个特征。

司马师作为司马懿的儿子,自然也具备这个特征。而且我们看《晋书·景帝纪》中对司马师少年时期的评价:“雅有风彩”、“少流美誉”,也是具有相当的名望。“太和浮华案”的时间是在曹魏太和四年(即公元230年),司马师在当时二十岁出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符合一个在洛阳交游名士的勋贵子弟的形象。

司马师与夏侯玄、何晏的关系

夏侯玄和何晏是浮华名士中的重要人物。而司马师与二者就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姻亲关系上来说,司马师的妻子夏侯徽是夏侯玄的妹妹(《晋书》记载被司马师毒杀,但是有不小争议),换句话说司马师是夏侯玄的妹夫;从时人评价来说,司马师、夏侯玄、何晏都是当时的比较著名的名士,司马师与夏侯玄、何晏齐名。

浮华名士群体中,有互相标榜的风气。而何晏就曾对司马师有极高的评价。何晏评价夏侯玄“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评价司马师“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评价自己“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就十分符合名士之间标榜吹嘘的行为。而且《魏氏春秋》中有一句记载:何晏、夏侯玄盛名于世,司马师也有所参与。这足以说明司马师与何晏、夏侯玄有交游的经历,令人不得不联想到后来的“太和浮华案”。

司马师的出仕时间

司马师是否被卷入“太和浮华案”,其仕宦经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而这一方面司马师也符合条件。结合《晋书·宣帝纪》以及《晋书·景帝纪》中的记载,司马师最早的出仕记录是在曹魏景初三年(即公元239年),司马师出任散骑常侍。这个时候曹叡已经去世,少帝曹芳即位,但是还没有更改年号。

从上述的记载来看,曹叡去世之后,司马师才得以入仕。在这个时候,司马师已经三十岁出头,到达了而立之年。对于司马师这样一个官宦子弟,朝廷大老元臣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超过三十岁才出来做官,而司马师又不是一个隐士的形象,反而热衷权力,实在是难以理解的事情。手握这样丰厚的政治资源,却这样晚出来做官,尤其是在曹叡去世,曹爽、司马懿辅佐,曾经被遏制的浮华名士纷纷崭露头角的时候。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司马师也是浮华名士之一了。

余论

与何晏、夏侯玄齐名;受到何晏的评点;在曹叡去世不久后出仕,年龄已经到了三十岁的“高龄”,从种种迹象来看,司马师有很大的概率与夏侯玄、诸葛诞、何晏等人同为浮华名士,甚至是在最高级别的“四聪”。然而在史料当中却找不到任何一条能够直接证明司马师因为“太和浮华案”被曹叡禁锢的记载。

《三国志》作为西晋时期修纂的史书,在字里行间中需要为司马氏回护,尤其夏侯玄、何晏、诸葛诞、邓飏、丁谧、李胜、毕轨等浮华名士都是司马氏的政敌。在《三国志》中没有司马师与浮华名士的关系的记载很正常。可惜的是唐人修纂的《晋书》当中也没有类似记载,也就使得这个话题只能停留在猜测的层面上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