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有没有互相残杀之心?
我们先来看一下司马懿父子是如何夺取政权的。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 问政事。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然而在司马懿过世以后,司马师与司马昭有没有互相残杀之心?个人觉得司马师和司马昭并没有互相残杀之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大概有三点。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有没有互相残杀之心?
首先内部政权不稳。
从演义所写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发动兵变的时候内部政敌还是很多的。朝中有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控制政权,军队有曹爽兄弟并掌禁军。一时间权势滔天,宫中、朝中、军队尽皆亲信,就连司马懿也不得不装病以避其锋芒。就算司马懿在洛阳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城中之后,依旧有大司农桓范前去为曹爽出谋献策。
倘若曹爽真正的有魄力听从桓范的建议,效仿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到许,号召天下勤王。到那时曹爽外有天子在手勤王军队必然不少,内有曹氏亲贵在内策应,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可惜曹爽不是曹操,并无雄心大志。当时曹氏亲贵还是有实力与司马懿开战的,朝中亲曹派还是有很大实力的。
曹爽之所以失败,也是当时俘虏群龙无首。而造成群龙无首的原因,也是那时曹丕取得政权时为巩固帝位对宗族的清洗。试想此时若曹彰在,并有权位,司马懿还敢兵变么。黄须儿之名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当然这只是后话了。由此可看,司马家族内部政权不稳,不会自相残杀。
其次东吴、西蜀虎视眈眈。
从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十一次北伐。其中司马懿夺权后于公元249(延熙十二年)北伐,被郭淮击退。公元250(延熙十三年)再次出兵陇右,攻魏西平未克,俘魏 中郎将郭修而还。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东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兵攻魏,发兵二十万进攻淮南,姜维也趁机发兵,因久攻南安不克,粮尽而退 。
公元254(延熙十七年)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姜维趁魏大将军司马师病危之际与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经与姚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后陈泰派兵解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从司马懿兵变夺取政权后,姜维连年屡次趁机北伐,东吴也趁火打劫。
这时的司马兄弟忙于外患,自顾不暇,一直都是司马师在外平定外患。司马昭在内镇守大本营,哪有时间互相残杀。更何况司马懿公元251年才去世,仅仅比司马师早死了四年,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司马兄弟绝对不会自相残。而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兄弟连年忙于外患,奔波不停也是不会自相残杀的。
再次曹氏宗族自相残杀的前车之鉴,我们先仔细想想司马政权是如何夺得政权的。
因为司马懿善于伪装过于狡猾么?这么说乍一听有些道理,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因为曹氏宗族暗弱,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曹氏宗族为什么会暗弱呢,是因为曹丕获取政权后的清洗,首先就是曹彰。曹丕夺得政权后将曹彰封为任城王,明升暗降,并收回兵权。
曹丕公元220年即位,曹彰公元223年就得疾病而亡。我们想一下曾经叱咤战场的黄须儿军中战将说死就死,死后后人也不得重用,其中原因意味深长。再者说四弟曹植,我们都知道那首著名的七步诗,若不是曹植写出千古名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感动了曹丕恐怕当场就被拿下了。
后来虽被封为陈王,也是一生郁郁不得志。最后是曹冲,一些野史说曹冲之死就是曹氏诸子夺权的牺牲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发动兵变的时候曹氏宗族都不掌权,余下的曹氏亲贵力量也不够强大。所以司马兄弟看到了曹氏家族失去江山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自相残杀,自然不会再重蹈覆辙,自相残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兄弟不会自相残杀。不管是出自血肉肉亲情还是外部割据势力的虎视眈眈,又或者曹氏家族失去江山的前车之鉴。试想此时司马家族刚刚取得政权,内忧外患不断,哪里有时间去自相残杀。更何况司马师在取得政权仅仅六年后就去世,而在此之前司马师一直在外抵御蜀国的北伐,时间上更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你是如何看待司马师司马昭的?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