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毛主席是如何评价周瑜的?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人同样才华横溢,同样举足轻重,但周瑜却总是稍逊诸葛亮一筹,数次想陷害诸葛亮,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还被活活气死了。

当然,这只是小说的演绎罢了,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可没有这么小气,连刘备也称赞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

那么毛主席对周瑜是如何评价的呢?今天就来看看。

毛主席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毛主席是如何评价周瑜的?

1959年4月,毛主席在杭州主持召开会议,住在南屏游泳池。毛主席喜欢听京戏,但平时工作太忙,只好抽时间听,工作人员便经常在他吃饭的时候放给他听。

这天,浙江省公安厅长王芳陪毛主席吃饭,王芳也爱听京戏,还在《黄鹤楼》中扮演过周瑜,毛主席就笑着问他:“王芳,我问你,周瑜是怎么死的?”

王芳回答说:“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毛主席笑了,说:“不对。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被孙权气死的。孙策死后,他的老婆大乔年纪很轻,住在后宫很寂寞,因此大乔经常请小乔去陪她,有时周瑜也陪小乔去后宫看大乔。他去的次数多了,在后宫留的时间又长,孙权因此对周瑜很有意见,但又不能当面讲,就处处刁难他,给他脸色看。再加上军事上不断失利,一再败给诸葛亮,孙权对他的看法更大,脸色更难看。周瑜是个十分高傲,器量又小的人,哪里受得起这种屈辱,忧郁成疾,不久就病死了。”

可见,毛主席对周瑜是非常了解的。

当年在东吴,周瑜的地位举足轻重,先后辅佐孙策、孙权,最大的功绩当属赤壁之战,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出击曹操,取得大胜,由此奠定了东吴与蜀汉、曹魏“三分天下”的格局。

然而,在历史演义中,并没有实事求是地描写这场著名的战役,尤其是《三国演义》,书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等故事,几乎将赤壁之战最大的功绩都归到了诸葛亮身上,周瑜反而成了一个“小丑”型的人物。

对这件事,毛主席曾经做出过评论,认为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并非诸葛亮,而是周瑜。

1936年12月,毛主席在抗日红军大学做过一次演讲,名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大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在这段话中,毛主席把赤壁之战叫作“吴魏赤壁之战”,就是认为这场战役主要是东吴和曹操打的,蜀汉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1953年,毛主席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更是直接点明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说:“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时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这行吗?”

从毛主席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个观点,第一,就是周瑜年轻有为,为赢得赤壁之战的大胜立下了头功;第二,周瑜是年轻干部的代表,他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因为年轻而被忽视,要看具体的功绩。

到了1957年,毛主席再次举了这个例子,说:“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孔明27岁成名,也未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也是个新干部嘛!赤壁之战以前无名义,之后才当军师、中郎将。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

1967年,毛主席读清代姚鼐所著《古文辞类纂》,里面有欧阳修的《为君难论》,在这篇文章中,欧阳修重点分析了战国时期赵孝成王不用老将廉颇而用新将赵括、秦王赢政不用老将王翦而用新将李信,致使战败,欧阳修强调说,秦赵二国之君“乐用新进,忽弃老成,此其所以败也”,并阐述说:“大抵新进之士喜勇锐,老成之人多持重,此所以人主之好立功名者,听勇锐之语则易合,闻持重之言则难入也。”

毛主席看到这段后,在旁边批注道:“看什么新进。起、翦、颇、牧其始皆新进也。周瑜、诸葛、郭嘉贾诩,非皆少年新进乎?”

可见,在毛主席的眼里,事业的成败不在于人的新进和老成,而在于人有多大的才能,有没有真本事,这才是立身的根本所在,也是为将的基本要求。

在毛主席革命生涯中,就很注重提拔年轻干部,并多次在谈话中提及周瑜。

1953年6月30日,毛主席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跟他们谈到要多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说:“团中央委员候选人的名单,30岁以下的原来只有9个,现在经过中央的讨论,增加到60几个,也只占六分之一多一点……60几个青年人是否都十分称职,有的同志说没有把握。要充分相信青年人,绝大多数是会胜任的……青年人不比我们弱。”

1954年秋天,总政治部给毛主席汇报干部授予工作进展情况,毛主席在听取汇报后很高兴,还专门举了肖华等人的例子,说我们的将领年轻有为,要多选一些青年干部,并强调说:“现在必须提拔青年干部。赤壁之战,群英会,诸葛亮那时27岁,孙权也是27岁,孙策起事时只有18岁,周瑜死时不过36岁,那时也不过30岁左右,鲁肃40岁,曹操53岁。事实上,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1958年5月,毛主席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再次举了周瑜的例子,说:“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周瑜、孔明都是青年人,孔明27岁当军师。程普是老将,他不行,孙权打曹操不用他,而用周瑜做都督。程普不服,但是,周瑜打了胜仗,周瑜死时才36岁。”

由此可见,毛主席一直都把周瑜作为“年轻干部”的代表,并充分肯定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号召领导干部们要多提拔像周瑜这样的青年才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