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孙坚与袁术到底是什么关系

逼死荆州刺史王睿、计杀南阳太守张咨之后,孙坚来到鲁阳与袁术相见,袁术表奏孙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

显然,对于孙坚“不察檄文真假”、“私杀朝廷命官”的事,袁术并不以为意,这也难怪,鲁阳为南阳治下,属荆州,所以对这两个人,袁术都没什么好感,何况张咨为董卓所提拔,如果其不参与反董,那么杀之便有百利而无一害。

此外,孙坚领豫州刺吏,说明前任豫州刺史孔伷已死,我没有找到具体的时间,但想来也不会太晚,对于“反董联盟解散后不久病逝”的说法,我持怀疑态度。

诶?孙坚为豫州刺史,那么袁术有怎样的身份呢?他真的可以号令孙坚吗?本文咱们不聊战争,只探讨这个看似公认,却漏洞百出的关系。

孙坚与袁术到底是什么关系孙坚与袁术到底是什么关系

一、官职

不少朋友认为,后将军袁术位次上卿,而破虏将军孙坚仅仅是杂号将军,所以理应听命于袁术。

我自认对汉制了解不算太深,但在我的知识范围内,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首先,除了大将军等汉末常置将军号之外,其他均为“加”号,也就是说,“征伐则置、事讫则免”,当然,也有例外,就是皇帝看你顺眼,虽无指定战事,但也给你加个封号,一来显示身份,二来增加食邑,袁术就是因此被董卓加封的“后将军”。

其次,后将军,未必一定高于破虏将军。举个例子,汉光武帝刘秀在始帝刘玄建都洛阳之后,被封为破虏将军,但行大司马事,大司马相当于汉末的大将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即便将军号常置,也不能说明地位高低,要具体看“行”的是什么。

第三,袁术为拉拢孙坚,表其为破虏将军,看似与董卓很相似,但问题是,董卓当下无战事,而袁术则是在讨伐董卓。而且袁绍成为盟主之后,给诸侯们都加了将军号,或许给袁术的头衔同样是后将军,但这样一来,孙坚就应该听命于袁绍了。

第四,既然“将军”这个头衔并不能直接说明位次,那么他们有没有其他身份呢?当然有,比如孙坚,是豫州刺吏,而袁术,则是虎贲中郎将。诶?中郎将不是将军吗?其实这是部分朋友的误解,虎贲中郎将是郎官,隶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

早期的刺史,秩仅六百石,但废史立牧之后,在没有新任州牧的情况下,刺史便是一州之长,秩如州牧的两千石,实际俸禄要高于虎贲中郎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也不算瞎猜吧,孙坚本已是郡太守,如果刺史地位如初,便是降职了。

此外,由于汉末官制繁杂,新设官名非常之多,谁比谁大更加不好说。比如董卓,新设大督护为中军统帅,这个官职,前所未有,第一任大都护为陈郡太守胡轸,也就是所谓的董卓五大中郎将之一。

所以,官职并不能完全决定两人的从属关系,何况袁术的表奏,是得不到官方批复的,董卓又不傻。但印绶等身份的象征,恐怕孙坚还是有的,在领豫州刺史之后,颍川太守李旻等前来加入了孙坚的部队。

对了,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那么会不会是袁术的人马比孙坚多呢?这一点也不好说,《资治通鉴》等史料认为,袁术佣兵数万,但孙坚早在杀掉张咨之前便有数万兵马,那么两人谁多谁少,恐怕只有当时的人才知道。

话说回来,在史料中,孙坚称袁术为“将军”,或许,这只是一种普通的称呼,亦或是默认了上下级的关系,如果后者为真,那么这一点,比任何的分析都要有力。

二、行为

孙坚来到鲁阳,除了与袁术汇合之外,主要干了两件事:于鲁阳练兵;遣长史运粮。

遂治兵于鲁阳城。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三国志》

练兵,自然是体现出了孙坚的才能与远见。但运粮是为何呢?袁术的军粮充足,虽然多了孙坚的数万人马,但从后来的表现看,袁术完全供应的起。

军粮,是古代大规模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兵力多少、统帅是谁、地形如何,如果军粮不济,一切都是扯淡。

尤其汉末三国时代,各地灾荒不断、战乱不断,虽然董卓铸小钱的影响巨大,致使“谷一斛数十万(出自《三国志》,《后汉书》的说法是数万,《后汉纪》则是数百万)”,但在当时,粮食本来就是奢侈品,所以包括吕布在内的各地诸侯,都曾颁布过“禁酒令”。

可见,孙坚遣兵运粮,或许是不愿将命脉托付给袁术,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足以证明孙坚在初到鲁阳之时,并不想与袁术合兵,只是不知何种原因,最终还是要靠袁术做后勤保障。

这里有个小问题,孙坚遣长史回“本州”督运粮草,这个“本州”,有两种解释,一为长沙郡,这种可能性较小,另一种为豫州。豫州,是袁术的根据地,所以说来说去,孙坚是绕不开袁术的,他需要袁术的支持,或许,这是他“听命”于袁术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孙坚于鲁阳练兵,这是袁术所能容忍的吗?

在收编了王睿的荆州兵,以及李旻等人带来的豫州兵之后,孙坚的部队素质良莠不齐,然而袁术会在乎这些吗?从他以往的表现来看,无疑是个急功近利之人,有了“打手”帮自己的忙,自然越快出兵越好,他与洛阳的距离,可比袁绍所在的河内郡远多了。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孙坚所处的位置——鲁阳。鲁阳是南阳的门户,从没有打起来的鲁阳之战可以看出,袁术大概率没在城内,而后来的阳人之战,又证明了袁术身在鲁阳。我猜,袁术一直躲在孙坚背后,无论孙坚如何理解,袁术恐怕已经拿孙坚当小弟了。

三、身份

如果您了解孙坚,便能感受到他这辈子,一直在遭受世族的白眼,在袁术之前,最让他不堪的共有两家,即吴郡吴氏和琅琊王氏。

相比于吴郡四大家族,吴氏的地位并不高,但吴辉,也就是吴夫人的父亲,曾官拜丹阳太守,两千石的高官,可见,吴夫人的出身,比孙坚要好上太多。借此提一句,丹阳这个地方,在三国的历史中经常出现。

刚刚成名的孙坚,听说吴辉的女儿才貌双全,想娶为妻子,当时吴辉已故,但即便如此,吴家上下没有一个人用正眼去看孙坚,最终,吴夫人怕招来祸事,才主动应允,否则大闹江东的孙策、问鼎江东的孙权,都不会出现。

至于琅琊王氏,就是孙坚出兵前逼死的王睿了,他们的故事想必朋友们都了解。

此外,从孙坚的部将出身,尤其在《三国志》中有传的三个人中,也能看出一二。

右北平人程普,初为郡吏,在当时,吏为官的私属,与官有天壤之别;辽西人韩当,早在孙坚为军司马之前便已追随;荆州零陵人黄盖,算是没落贵族,其族兄弟黄琬,官至太尉,只是黄盖这一支,随着亲人相继去世,黄盖幼年生活艰难。

或许,孙坚的身边没有一个世家公子哥,甚至没有一个智囊,哪怕是书呆子,匡衡终究是个例,读书人基本没什么苦出身,这是时人的悲剧,也间接导致了孙坚的悲剧,当然,只是间接,因为孙策当时已经有了很多固执的家伙,却依旧没能劝住这头猛虎。

说了这么多,好像孙坚应该痛恨世族啊,为何会与袁术“勾搭”上呢?

我猜,正因为孙坚的经历,才意识到攀附,甚至依附于世族的重要性,孙坚打了一辈子仗,却不敌袁术的一封奏书,或许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免受屈辱?

无论真相如何,孙坚确实死在了南征刘表的路上,至于为何要参与刘表与袁术,或者说袁氏兄弟之间的斗争,就要从当时的环境说起,如果有机会,咱们再另作分析吧。

好啦,这就是孙坚与袁术的关系。我认为,从官职、行为、身份这三个方面,并不足以证明孙坚从属于袁术,但似乎史料记载中的孙坚,就是袁术的部将。我常常质疑史料,并不是自负,而是在没有定论的情况下,想让历史多一种可能。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