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政变推翻武周王朝,政变功臣却结局悲惨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公元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太子李显,力图拥立李显为君。
神龙政变推翻武周王朝,政变功臣却结局悲惨
太子李显有所怀疑,没有出来,王同皎说:“先帝把皇位传给殿下,殿下无故遭到幽禁废黜,士民百姓无不义愤填膺,已经有二十三年了。现在上天诱导人心。北门的羽林诸将与南衙朝臣得以同心协力,立志诛灭凶恶的小人,恢复李氏的江山社稷,请殿下到玄武门鼓舞大家的士气。”李显回答说:“凶恶的小人的确应该翦除,但是天子圣体欠安,你们这样做能不使天子受惊吗?请诸位日后再图此事。”李谌说:“诸位将帅宰相为了国家不顾身家性命,殿下为什么非要让他们面临鼎镬的酷刑呢!请殿下亲自去制止他们好了。”李显这才出来。张柬之率众诬称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谋反,随即冲入宫中诛杀张氏亲兄弟,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宣告终结。接下来又将张易之、张宗昌的兄弟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及其党羽全部处斩,并在神都天津桥的南边将上述人犯枭首示众。
政变很快结束了,但拥立者的悲剧却刚刚开始。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对政变有功者进行了封赏。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同时免除了他们参与朝政的权力。张柬之预感到皇上可能会对功臣下手,上表请求皇上准他回襄州养病,于是被封为襄州刺使。而此时的武三思通过上官婉儿、韦后的关系,重登宰相高位,武氏家族及其羽党仍当权用事。
武三思勾结韦皇后,谮毁张柬之等,最后抓住敬晖的一个把柄告发了张柬之等五人。五人都被贬官。
当初,敬晖和桓彦范等人诛杀张易之兄弟后,洛州长史薛季昶曾经对敬晖说:“二凶虽除,汉朝初年吕产、吕禄那样反朝廷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敬晖多次向张柬之提起,张柬之都不同意,敬晖也没坚持。薛季昶感叹道:“我不知道日后会死在什么地方了。”朝邑尉刘幽求也劝桓彦范、敬晖杀掉武三思,说道:“武三思还在,只怕你们将来没有葬身之地。若不早日下手,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二人也不依从。“为天下所患”一些议论就将责任推卸给敬晖。
敬晖在失掉权柄,受制于武三思后,每每推床嗟叹惋惜,直至弹指出血。政治斗争往往是残酷的,没有后悔药可吃。张柬之这时才说出当初不乘胜追击,顺便将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家势力铲除干净的原因:“这应该是皇上的事情。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够亲自锄奸立威。现在大势已去,再来说这些都没有意义了。”敬晖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杀。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袁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
政变不彻底,没有诛杀武氏宗族,招致武三思等人的疯狂报复,是产生悲剧的直接原因。张柬之等一帮重臣政变目的只是想恢复李唐王朝,武则天已经还位于李显,他们认为目的达到了,没有继续清除武氏势力,因此埋下了祸根。
重立李显为太子时,武则天担心李显即位后李、武两派势力水火不容,专门召集太子李显、太平公主及武氏主要人物在明堂签订盟约,向天地起誓,并将盟约深藏于史馆。为了平衡关系,李显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就这样,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李显登基后还将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朝中的另一主要势力太平公主也与武家关系深厚,太平公主的二次婚姻就是许配给了武则天的堂侄武攸暨。李家与武氏联姻,互相渗透,错中复杂,很难彻底清除。铲除武氏势力,大臣们也有后顾之忧,武氏是李显血缘至亲,事后必然产生怨恨。如果真的大开杀戒,也应由太子李显发话。发生在李唐皇室的第一场宫迁政变就是由李世民第一个亲手射杀李建成后开始的,李世民不动手,参与者谁有如此的胆量。
武则天执掌朝政近半个世纪,朝中大臣都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武则天退位,势力还在。如果清除武氏党羽,势必会导致朝廷动荡。
李显两起两落,早已经被武则天吓破了胆。尽管重新得到了皇位,可武则天的余威还在,出于亲情和对武则天的畏惧,登上皇上宝座的李显依然坚持每天向老妈请安。
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忌惮功臣的权势膨胀,担心悲剧重演,都采取了打压手端。唐中宗李显也不例外,加之政变中没有铲除武三思及其党羽,神龙政变的功臣死的死,弱的弱,失去了权势,个个下场悲惨。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