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1967年,溥仪去世后以何规格安葬?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皇帝驾崩是一件很重大的事件。而安葬“龙体”更是兴师动众,极尽奢华。可是对于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来说,他去世后遗体如何处理,则成了爱觉新罗家族面临的一个问题。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其妻子李淑贤与家人不敢做决定,上报至全国政协。

最终,周总理拍板:尊重爱觉新罗家族历史。将处理遗体的主动权交给了其家人。

1967年,溥仪去世后以何规格安葬?1967年,溥仪去世后以何规格安葬?

溥仪的遗体到底是如何处理的?溥仪是怎样从皇上改造成一名社会主义公民的?让我们把目光回到上世纪,来了解一下溥仪的历史。

爱新觉罗·溥仪于1906年2月7日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

1908年12月2日,溥仪正式登基,年号为“宣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趁机胁迫溥仪退位,溥仪退位后暂居紫禁城。每年有400万两银元的生活费,生活无忧,依旧奢侈豪华。

1924年10月底,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溥仪在日本公使的安排下抵达天津租界。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溥仪正值复辟梦破碎,万分失意之时,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出现,他极力游说溥仪去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溥仪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了。

1932年3月1日,溥仪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伪满洲国,年号“大同”。

他做了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承认日本在满洲的所有利益,溥仪成为了日本的傀儡。他两次访问日本,受到了天皇的接见,还登上了《时代》周刊,一时风光无限。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宣布投降,溥仪准备逃往日本,19日,被苏联空降兵在沈阳东塔机场逮捕。

1946年,溥仪连续八天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作证,揭露日军罪行。溥仪一心想恢复昔日的皇帝荣光,他不择手段,投靠日本人建立傀儡政权,这成了他一生中的污点。溥仪害怕回国被追究责任,申请留在苏联。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向斯大林提出了引渡溥仪等日伪战犯的要求。溥仪得知后,彻底绝望,曾经在途中上吊自杀。

1950年8月1日,溥仪在黑龙江省绥芬河火车站被正式移交给了中国政府。

出乎溥仪意料的是,他想象中的手铐、枪决等场景并没有出现。毛主席考虑的是给他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出来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毛主席明确指出,对溥仪只能是逐步改造,而不是简单处决。于是,溥仪被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劳动改造与思想教育。

刚进管理所时,溥仪还放不下自己的皇帝架子,连吃饭、穿衣都得由关押在同一监室的妹夫、侄子等人伺候,监狱管理员只得将他调换到另一监区。

在新监区,溥仪一切都得自己动手。

洗脸、叠被子等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他都手忙脚乱。往往别人的早饭都吃完了,他还在叠被子。洗衣服时,他只知道抹肥皂,不知道揉搓和清洗,挂出来后,出尽了洋相。

有一次,管理员发现溥仪的衣服扣子丢失,裤腿弄脏,连鞋带都没有系上。于是,当众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溥仪满脸通红、颜面尽失。

溥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受到了大家的嘲笑和孤立。

他痛定思痛,决心好好锻炼,实现生活自理,学会劳动技能。管理所也积极帮助他改造进步。慢慢地,溥仪学会了养鸡、种菜。

后来,溥仪申请加入医疗组,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技能。有一次,他给一名战犯做完理疗后,对方离开时,给他鞠躬表示感谢。

溥仪得到别人的认可非常开心。他在劳动中体会到了为别人服务的价值,改造的积极性更高了。

1956年初,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毛主席会见了溥仪的七叔载涛,认为溥仪近来读了不少马列主义的书,表现不错。建议载涛等家属去抚顺探望一下溥仪。周总理交代北京市长彭真马上落实探亲事宜。

1959年国庆前夕,毛泽东作出了特赦溥仪的决定。

12月12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召开了“特赦战犯大会”。最高法院法官第一个念出的名字就是“爱新觉罗·溥仪”。

这个决定出乎了管理所干部的意料,更何况溥仪了。溥仪被这天降的喜讯砸晕了头脑,坐在那里不知所措。

经弟弟溥杰在一旁提醒后,溥仪这才反应过来,快步上台领取了特赦状。溥仪重获新生,泪流满面,他激动地写下保证书,保证永远跟着党走,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经过党和政府十年的关爱和教育改造,溥仪脱胎换骨,完成了从封建皇帝向社会主义公民的转变,创造了中外历史上的奇迹。

溥仪被特赦后回到北京,将户口落在了西城公安分局厂桥派出所,从此有了北京市民身份。

当年春节前夕,周总理在政协礼堂宴请了溥仪和他的亲属。宴席间,趁着溥仪的叔叔载涛在场,周总理要求载涛为溥仪好好张罗再婚事宜。

溥仪的工作安排是周总理十分操心的问题。在征求溥仪意见时,溥仪表示想留在故宫里工作,周总理当即拒绝了,以昔日皇帝的身份重回故宫,其后果可想而知。

于是,溥仪又提出想从事医护工作。周总理还是没有同意,认为学医是很专业的事情,责任过于重大。

宴席结束后,周总理决定让溥仪先去西郊的北京植物园劳动一年,每天上午劳动,下午学习,周日休息,可以进城购物或探亲。

植物园安排溥仪从事最简单的浇花工作。尽管溥仪连水都浇不均匀,但同事们并没有责备他。

在大家的帮助下,溥仪渐渐适应了植物园的工作。

一年以后,溥仪被调入全国政协,成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文物历史是溥仪的专长,也是他喜欢的工作。溥仪十分满意,工作方面越来越轻松、顺利。

1962年1月31日,毛主席请溥仪在家中吃湘菜。请了章士钊、程潜、王季范等贤达作陪。

毛主席建议溥仪当下要做好结婚成家和修改好回忆录两件大事。

后来听说溥仪的月薪不高,毛主席拿了自己的稿费委托章士钊送给溥仪,让他改善生活。毛主席和周总理不约而同地关心溥仪的婚姻大事,于是,再寻找一个伴侣就成了溥仪的头等大事。

溥仪之前有过四位正式的妻子,分别是婉容文绣、谭玉龄和李玉琴。最后一任妻子李玉琴在抚顺改造期间与溥仪离婚,溥仪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尽管也有许多人为溥仪介绍对象,但溥仪并不太满意。此时,朋友沙曾熙为溥仪介绍了在关厢医院做护士的李淑贤。李淑贤时年37岁,她从小父母双亡,只念过几年小学,曾有过两段婚史。

溥仪对李淑贤比较满意。李淑贤也被溥仪的贵族气质所吸引。两人认识仅四个月,溥仪就向全国政协提出了结婚申请。

1962年4月底,两人在政协文化俱乐部举行了婚礼,当时场面比较热闹,有数百人出席。

婚后不久,李淑贤就有些后悔了,主要是因为溥仪的生活能力太差了。

周总理得知后,专门叫两人过去进行调解,告诫他们要互相帮助、互敬互爱。

并以自己举例子,夫妻俩没有孩子也能幸福地生活。总理幽默地说:“我把全国的小孩子当作自己的小孩。”

回来后,两人基本上能和谐相处,李淑贤上夜班时,溥仪经常去公交车站接她下班。李淑贤也在生活上给予溥仪以良好的照顾。溥仪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回忆录上面。

1964年,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出版,记录了他从登基、流亡到接受改造的历程。

书中描述的宫廷生活、王室争斗、伪满时期日本的阴谋等内容,都是鲜为人知的,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该书问世后,累计印刷20余次,近200万册。

1964年底,溥仪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他身穿中山装,拿着出席会议的证书,心情非常激动,这代表着国家和人民对他的认可。

溥仪能够从一名战犯改造成合格的公民,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其中既有党和政府的宽容和关怀,也有溥仪自身积极向普通大众学习靠拢的因素。

1964年秋,溥仪出现尿血,被确诊为肾癌。手术后又患上了尿毒症。周总理得知后,召集了专家进行会诊,并让自己的保健大夫蒲辅周配合用中医治疗。溥仪的病情虽暂时得到了控制,但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

1967年10月17日凌晨,溥仪因病在医院去世。溥仪去世后,其遗体如何处理成了难题。

其实清王朝有自己的墓葬群,三处在辽宁,两处在河北。因为北京最好的风水宝地被明朝皇帝给占用了。满清入关后,选定了河北省遵化县的一个山区为皇室墓地,后称为清东陵。

后来雍正觉得东陵土质不好,容易渗水,下令重新勘测选址,确定了在易县一带建设新的墓地,后称清西陵。尽管所谓的风水都不错,但仍难阻止清王朝衰败、灭亡的命运。

1928年,孙殿英带兵洗劫了清东陵,连慈禧大后的地宫都没能幸免,大量珍贵文物被哄抢一空,整个陵墓已经破败不堪。

溥仪当年登基后,其家人也考虑过替他修建陵墓之事,还专门派风水先生进行选址。但当时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操办丧事花费巨大,加上还要支付辛丑赔款,国库已经空虚无比,修墓一事只得搁置。

几年后,溥仪被迫退位,时间充裕,他开始重启修陵计划,并委托广东的风水师李青在易县崇陵对面选好了地点。溥仪计划在几年内凑齐修陵所需的费用。然而,世事难料,他又被冯玉祥赶出了京城。修陵计划再次夭折。

溥仪去世时,国内正进行着群众运动,因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溥仪后事的处理,李淑贤和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不敢决定,后经全国政协上报至周总理。周总理指示:是否火化,墓地选择等葬仪尊重爱新觉罗家族决定。

家属可以选择在万安公墓、革命公墓或其他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周总理还协调相关部门将溥仪之前上交的稿费退给了李淑贤,并为她解决了住房问题。

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加之也不想给周总理增添负担。

爱新觉罗家族商讨后,决定低调处理溥仪的后事,不召开追悼会,亲属们只是在医院进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遗体处理方式则选择了火化。

溥仪遗体于10月19日火化,因为走漏了消息,附近的老百姓纷纷来到八宝山。

最后溥仪的骨灰被寄存在了八宝山人民公墓骨灰堂侧室。

直到1980年5月底,溥仪的追悼会才在政协礼堂正式举行。追悼会有四百余人出席,非常隆重。追悼会后,溥仪的骨灰盒也移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骨灰盒正面的照片焕然一新,上面的称谓是“全国政协委员爱新觉罗.溥仪”。相对于之前的冷清和落寞,迟来的追悼会对九泉之下的溥仪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1995年,有商人在易县投资兴建了大清皇家陵园,这是一处纯商业性公墓,地点紧挨着清西陵。为了扩大陵园的知名度,该投资商找上了李淑贤。

经过游说,李淑贤同意将溥仪的骨灰安葬于该陵园的华龙园区。其墓地距光绪帝的陵墓仅200余米。虽只有一墙之隔,但却是两处不同的墓地。

后来皇后婉容的衣冠冢和“祥贵人”谭玉玲的墓也分别迁移到了溥仪墓地的左右两侧。

两年后,李淑贤去世,她却不愿意与溥仪合葬,而是选择了八宝山。

迁坟真相如何,后人无法评说。但无论如何,末代皇帝溥仪死后终于有了栖身之地,入土为安了。

溥仪一生大起大落,从君临天下的帝王到一名普通公民,他传奇的一生是常人无法经历和理解的。

正如溥仪自己所说的,他当过3次皇帝,但都是处于旋涡之中,成为笼中之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后,才感觉到踏实和放松。

溥仪不仅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唯一被成功改造的皇帝。他终将在历史上留下特殊的印记。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