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张作霖原本可以当总统,为何却甘当"陆海军大元帅"?

奉系领袖张作霖在一统东三省之后,便将眼光投向了关外的北京城,想要控制中央政府。然而,张作霖想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道路是非常曲折的。1920年,张作霖联合直系,在直皖战争中打败了皖系,直奉双方一起控制了北京政权。不到2年的时间,直奉前因直皖战争结束后分赃不均,后因关于内阁组建人选龌龊不断,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张作霖惨败收场,损失了近十万人,而直系稳坐钓鱼台,势力范围也达到了全盛时期。

张作霖心有不甘,整军备战试图来日再战。1924年,张作霖率先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打败了直系领袖吴佩孚,从而控制了北京政权。当张作霖进入北京那一刻,他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一方军阀变成了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张作霖原本可以凭借实力当总统,可他却甘当陆海军大元帅。

张作霖原本可以当总统,为何却甘当张作霖原本可以当总统,为何却甘当"陆海军大元帅"?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陆海军大元帅并不是一种军衔,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张作霖执掌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国家元首、最高统治者的正式身份是陆海军大元帅,而非大总统。在人们的印象中,大总统的地位与权力,都是陆海军大元帅所不能及的。那么,张作霖为何甘当陆海军大元帅?

首先,大总统名声败坏,已然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北洋执掌中国十数年间,最具公信力的总统为孙中山、袁世凯两人。然而,由于袁世凯的"复辟称帝",导致总统选举变味儿了,以至于出现了公信力危机。所以,当时民众不怎么认可大总统选举的合法地位。

此外,北洋政府历任总统权力虽然看起来至高无上,可大多都是有名无实的"花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北洋政府奉行的《宪法》有关。依据《宪法》,总统的权力被内阁严重约束,仅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张作霖倘若担任总统,自身权力就会大大缩水,这也是他最忌讳的事情。因而,张作霖乐于通过控制内阁人选任命权的方式,来实现统治北洋政府,就显得很有操作性了。

其次,张作霖避重就轻的选择甘当陆海军大元帅,也是为了避免四处树敌,从而更好地保全自身实力。毕竟,张作霖出身于"马匪",当时社会上关于他的风评不怎么好。更何况大总统一职事关国体,张作霖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夺权,已经是"地位不正",贸然担任总统,无疑会遭致国内各路军阀的讨伐。

再次,张作霖志不在于图得大总统虚名,而在于以实现国家统一为其最高政治目标。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的势力已经控制7省,三分天下有其二,确实是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因而,张作霖也试图通过"陆海军大元帅"的军事领袖身份,来向国人宣扬志在统一的治国理念。

最后,纵观北洋政府时期,陆海军大元帅仅有张作霖一人。此外,还有一个海陆军大元帅,授予了"国父"孙中山。张作霖、孙中山所领皆为元帅,前者所领颇为令人玩味。陆海军大元帅也好,海陆军大元帅也罢,都是脱胎于清朝末年的设置的大清国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时,为了区别于前朝将海陆军大元帅做了改动。而张作霖直接套用了陆海军大元帅,此举无不令人浮想联翩。这背后或许有张作霖更多不为人知的考量,也许就只有他知道了。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张作霖原本可以当总统,却甘当陆海大元帅。因而,张作霖通过担任陆海大元帅的方式,来行使实际统治中国的权力。张作霖虽然获得最高权力的斗争方式不光彩,可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还是很有魄力的,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张作霖对于日本近乎巧取豪夺的各项条约,一概不予理睬,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主权,这也是执政期间可圈可点的事情。然而,由于张作霖的"不配合",令日本"少壮派"怀恨在心。张作霖命丧皇姑屯,与他执掌北京政权的对日外交政策,有着一定的联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