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真实能力到底如何?是诸葛亮高估了还是《三国志》贬低了?
姜维受诸葛亮的悉心培养,是蜀汉后期最重要的将领。从曹魏边疆地区一名基层官吏成长为蜀汉的大将军,姜维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明代大学者李贽称其为“又一孔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盛赞:“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然而,《三国志》对姜伟的评价相当低,认为:姜伟粗有文武之称,志立功,而打国主义之旅,明断不周,最终陨落。老子有一句话:治大国的人还在煮小鲜食品,这在一个地区是最小的,但它经常令人不安。《三国志》将姜伟与蒋婉、费毅合为一传,对前两位有很多赞誉。例如,蒋婉威严,费毅宽济博爱,但对姜伟的评论几乎没有好话。
《三国志》试图贬低姜伟,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粗文武,有一些军事才能,但太粗,用这个说一般将军没什么,但姜伟是蜀汉将军,粗与身份形成对比,等于他不能使用;二是玩国主义,意味着轻率滥用武力,玩家,意味着玩人,比国主义更严重;三是明确,也就是说,对大势缺乏正确的判断,考虑不全,导致身体失败。
姜维的真实能力到底如何?是诸葛亮高估了还是《三国志》贬低了?
《三国志》评价蜀汉阵营众人物,基本还是公允的,即便那些有“污点”的人也较少恶语攻击,如称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并咸贵重”,但似乎对姜维刻意恶评,将姜维几乎推上蜀汉“反面人物榜”的第一名。与此同时,诸葛亮对姜伟的评价也很高。他认为姜伟忠于时事,思想精准,考验一切,永南、季常人不如他,并称赞他对军事非常敏感,既有勇气,又深刻理解军事意志,称姜伟为凉州上士。《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不公平吗?还是诸葛亮看人不准?
一、说姜维军事能力一般是不公平的
如果姜伟是诸葛亮生前指定的政治接班人,那么姜伟就是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诸葛亮对姜伟的军事能力评价很高。当然,姜伟当时在军事上没有太大的成就,诸葛亮的评价可能缺乏说服力。
诸葛亮、蒋婉、费毅相继死亡。姜伟开始以将军的身份负责全国军事工作。他始终执行诸葛亮的遗产,决心北伐。过去,姜伟说九伐中原。他认为姜伟主持了9次北伐,但严格来说,再加上蒋婉和费毅主持的曹魏军事行动,姜伟参与并指挥了11次北伐。
这11次北伐分别是:蜀汉延熙元年(238)姜维兵第一次出陇右,无法在南安县与魏军相持;第二次,蜀汉延熙七年(244)曹爽征兵汉中,姜维和费毅出兵兴势,与王平一起击败曹爽;第三次,蜀汉延熙十年(247)姜维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作战;第四次,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姜维再次出陇西。以廖华为先锋,在陇西与曹魏多位将领展开会战,双方相互胜负;第五次,蜀汉延熙十三年(250)的姜伟在羌人和胡人的帮助下,与魏将郭淮作战。
第六次,蜀汉延熙十六年(253)姜维出兵包围南安,粮食全部撤退;第七次,蜀汉延熙十七年(254)姜维出兵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第八次,蜀汉延熙十八年(255)姜维率夏侯霸等兵出狄道,在桃西大破魏将王经,魏将陈泰派兵解围;第九次,蜀汉延熙十九年(256)姜维再次出兵陇西,蜀将胡济进兵缓慢。蜀军在段谷被魏将邓艾打破;第十次,蜀汉延熙二十年(257)曹魏发生诸葛诞叛乱,姜维趁机出兵秦川。魏军坚持不战,第二年蜀军撤退;第十一次,蜀汉景耀五年(262)姜维出兵与魏将邓艾作战,蜀军被邓艾打破,撤退。
这11次北伐有胜有败。具体战绩是:大胜2次,小胜3次,拒不克4次,小败1次,大败1次。从胜败对比来看,胜利多于失败,比诸葛亮北伐好。从对手的情况来看,郭淮和钟辉都是当时曹魏的顶级将领。姜伟略胜对手,说明他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
二、说姜维军国主义没有依据
姜伟24年中北伐11次,频率约为每2年一次,密度低于诸葛亮北伐。此外,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使用蜀军的主力军,大约有10万人。姜伟的北伐规模一般较小,大部分为2万或3万人,更不用说国家的力量和军国主义了。
蒋婉死后,姜伟和费祎共同辅助政治。姜伟认为自己熟悉陇右的情况,可以动员西北的羌胡部落为翅膀。因此,在曹魏的侧翼发起进攻,一举夺下他是相当有把握的,但费祎并不支持这一点。当然,他不能公开反对北伐,因为这是诸葛丞相生前制定的国家政策,所以他偷偷地做了手脚,利用自己的权力阻止了姜伟的调动。
费毅还对姜伟说:我们这些人离总理很远,总理不能北上中原,更不用说我等了?我们最好保护国家,治理人民,保护国家。至于统一世界的成就,我们只是等待未来有能力的人去做。不要指望幸运的决定性战斗和成功,如果不是,后悔就不如啊!面对费毅,姜伟也很无助。
费毅之后,陈志担任上书令,成为处理内政的主要负责人。他开始和太监交朋友,太监黄浩开始获得权力,黄浩的手越来越长,干预政府。蜀汉景耀元年(258年)陈病逝,黄皓进一步控制朝政,大肆培养自己的势力,打击不服从自己的人。黄皓还介入军队,永安都督阎宇巴结讨好黄皓,黄皓提拔他当右将军,用来牵制姜维。蜀汉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奏请后主刘禅处死黄皓,但刘禅不同意,对姜维说黄皓只是个小人物,不用太在意。刘禅还让黄皓去姜维谢罪。当然,这只是假装。
姜伟看到黄浩在中枝附叶,上面有后主的庇护。他不仅感到担心,甚至感到害怕。他邀请后主,并愿意留在群山中。这是一个位于岷山和迭山的小盆地。在陇西县和天水县的南部,离成都很远。姜伟的举动一方面是为了避开黄浩,另一方面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说姜维担心不周导致身体失败,没有看到形势的复杂性
曹魏景元四年(263)8月,在司马昭的主持下,魏军三路向蜀汉发起总攻。一路由征西将军邓艾指挥,从狄道进攻的蒋伟,一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带领,从祁山方向进攻武街的蜀军。目的是切断蒋伟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分别指挥从斜谷和罗谷进攻汉中。9月,邓艾率领天水县太守王琦等部门攻打姜伟的营地,指挥陇西县太守牵洪牵制,让金城县太守杨琦进攻甘松,多次进攻,让姜伟四处打架。
钟辉率领的一路大军从秦岭栈道进兵,包围了汉中的汉城、乐城等重点。姜伟看到汉中情况危急,就指挥全军拼命回援,邓艾命王琦率领部门追赶。此时传来消息,钟会已占领汉中,姜维不得不率领张翼、廖化等军队聚集在剑阁。十月,汉中挥师南下钟会到达剑阁。剑阁是蜀汉北部的重要防线。如果剑阁失去成都平原,将没有危险可守,但剑阁的地形是危险的。再加上姜精心防御,钟会暂时无法成功。
但此时此刻,邓艾出其不意地冒险从阴平道进军,带领一群人从山中绕道来到剑阁背后的江油关。守关的蜀军不战而降,后主刘禅惊慌失措地听从了大多数大臣的建议,投降了魏军。正在剑阁与钟会对峙的姜维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震惊。这时,益州各县都收到了刘禅罢兵投降的诏书。刘禅还特意派人到剑阁,要求蜀军投掷和释放盔甲。蜀军士兵听到后非常生气。很多人拔刀砍石,但姜维别无选择,只能投降钟会。
钟会见到姜维,故意问他:“你为何来得这么晚呀?姜维眼里含着泪水,但一脸正色:今天能来,已经算早了!钟会对姜维肃然起敬,不敢再轻轻,他让姜维还统领蜀军原来的人马。钟会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认为姜维是蜀中的人才,影响力很大,故意拉拢。钟辉不仅把姜伟等将军的印信还给了他们,还处处善待姜伟。他出去坐车,进门坐座位。钟辉对他的长史杜说:姜伯约并不比中原的名人差,诸葛生和夏侯玄也比不上他。”
后来钟会诬告邓艾谋反,邓艾被朝廷的门槛车护送,于是钟会带着姜维等人到达成都。姜维看到钟会有谋反之心,就挑拨,掀起魏军内斗,钟会中招,两人心中达成了一定的默契。姜维的计划是鼓励钟会谋反,然后趁机杀了钟会,尽坑魏兵,还蜀佐。姜维还给后主刘禅写了一封密信,信中说:愿陛下再忍受几天的屈辱,臣要让国家危而复安,让日月幽而复明!”
曹魏景远五年(264年)正月,钟辉在成都自称益州牧,公开与曹魏决裂。钟辉准备给姜伟5万人,让他当前锋和曹魏作战。然而,成都的大多数魏军士兵拒绝听从钟辉的指挥,反击钟辉,钟辉被杀。姜维复国的愿望没有实现,与妻儿一起死在乱军中。姜维未能复国,不是因为他考虑不周全,而是因为他根本无法控制很多事情。他只能用别人的力量举事。说明断不周只能说是钟会。姜维在当时险恶的情况下,依然顽强地寻找复国之策,这说明他是一个对蜀汉非常忠诚的人。
应该说,姜维是一个能干、雄心勃勃、忠于蜀汉的人,诸葛亮没有看错人。那为什么《三国志》把姜维贬得这么低呢?此时,在曹魏看来,姜维参与了钟会发起的判决。这场叛乱表面上打击了曹魏,实际上打击了当时掌权的司马昭。从司马昭的角度来看,钟会必须被定义为野心家和叛逆的人,以避免有人传播阴谋论,说鸟兔尽,良弓藏。《三国志》写于司马氏正式执政的晋朝,不能不考虑司马氏对钟会事件的看法。因此,《三国志》给了钟会极差的心大志迂,不担心灾难,变成发机,宗族涂地,难道不谬误邪恶的评价,而姜维显然是株连。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