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曹操到底因何失败?
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决定汉末三分天下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特别是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等故事的渲染,夯实了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的民间记忆。那么,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其决定胜败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其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真的是孙刘联军借东风,火烧曹操战船,才最终导致曹军败绩的吗?对于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的原因,近年来,很多研究者跳出演义的思维框框,回到历史中寻找更可靠的答案,并形成了一些不同观点。概言之,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曹操犯了兵家大忌。
关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犯了兵家大忌基本是史家共识,但具体犯了哪些大忌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的认为曹操犯了骄兵必败的大忌,有的则指出曹操不应将战船以铁锁连接起来(一说是以木板将船钉在一起,首尾相连)。也有研究者认为曹操率五千轻骑,冒险急进导致在赤壁与孙刘联军打了场遭遇战,首遭败绩,继而在长江北岸的乌林再遭黄盖火攻,最终导致败绩,并因此把赤壁之战精确定义为赤壁——乌林之战。
赤壁之战中,曹操到底因何失败?
二是曹军与孙刘联军的兵力对比并非悬殊。
有种观点认为曹操与孙刘联军的兵力对比悬殊,如在战前的舆论宣传和形势分析中,曹操自称亲率八十万大军南征,而周瑜则指出曹军充其量也就24万而已。吕思勉先生认为曹操所率北兵约有15、6万,加上新降的荆州兵7、8万人,总计参战部队20多万。而孙刘联军大体在5万左右,双方兵力对比大约是五比一。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考虑到后勤保障和行军以及荆州降军的情况,曹操一方实际参战部队也就7万人,孙刘联军参战部队有5万人,二者之间的力量对比没有达到二比一,更谈不上兵力对比悬殊,因此,孤军远征、强弩之末的曹军在赤壁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是曹操战船被火烧毁。
关于曹操战船被烧一事,出现了孙刘联军火攻与曹操烧船自退两种说法。火攻涉及诸葛亮借东风和周瑜打黄盖等故事。一些研究者围绕赤壁一带冬天是否会出现东风做了很多论证,多数认为长江中游一带的冬天在长期的北风间隙期会出现短暂的东风或东南风。至于周瑜打黄盖,有的认为黄盖诈降,烧曹军船是可信的,而有的则认为周瑜打黄盖完全是子虚乌有,但诈降和火攻是确有其事的。与孙刘火攻曹操持不同观点者引用史书记载,指出是曹操自烧战船,主动撤出战场。在曹操写给孙权的书信中,曹操提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如果说曹操自言“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是死鸭子嘴硬的撑面子话,那么,《三国志•昊志·吴主传》所载曹操“烧其余船”则从敌对方角度承认了曹操自烧己方战船的事。
赤壁之战中,曹操到底因何失败?
四是瘟疫对赤壁之战的影响。
传统正史在记载曹操烧船退兵之事时,都把瘟疫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曹操在写给孙权那封“烧船自退”的书信中,就提到他做出撤退的原因是“值有疾病”。这里的“疾病”指的就是瘟疫。此外,《三国志•昊志·周瑜传》所谓“(孙)权遂遣(周)瑜及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曹)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其中特别提到曹军当时已经爆发了军瘟。另据《三国志•昊志·吴主传》载,曹军在赤壁败后,“(曹)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又《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亦有“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的记载。可见,曹军在赤壁之战前后普遍感染瘟疫是不争的事实。围绕曹军所染疾疫分析问题,有的认为是鼠疫。多数人认为是血吸虫病,但也有研究者指出斑疹伤寒才是汉末三国大疫的主要流行病形式。按照汉末“大疫”的亲历者、被后人奉为医圣的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序”中的说法,“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围绕历史上张仲景是否曾担任过长沙太守以及其任职时间的问题,有研究者根据赤壁之战曹军败于瘟疫的记载推断,张仲景一定是在赤壁之战前后利用医术治疗和控制了伤寒对孙刘联军的影响,从而助力了赤壁之战曹军的胜利,才被刘备任命为长沙太守的。
赤壁之战中,曹操到底因何失败?
那么,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到底因何失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曹操赤壁战败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为急与缓的节奏倒错问题。曹军兵锋指向荆襄,刘琮就立马拱手投降,而刘备则带着所部兵马和百姓狼狈逃遁。曹操大军一路追击,并在长坂追击刘备,并大败之。应该说,曹军的追击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曹操在此后却没有“将剩勇追穷寇”,给予刘备难得的喘息之机。同时,孙权在鲁肃、周瑜等主战派的鼓动下和刘备说客诸葛亮的游说下,下决心联刘抗曹,使得曹军一下子就面临二打一的局面。面对这一局势变化,已经贻误战机的曹操完全可以固守不战,做好对新附荆襄人士的安抚和对新降荆州兵的收编、整训工作,而不是急于同孙刘联军决战。但彼时曹操已被胜利冲昏头脑,贸然决战,终遭败绩,将刚到手的荆州又丢了。也就是说,曹操的错误在于在该急的时候不急,该缓的时候未缓,正好把节奏给弄反了。此外,在具体战斗中,曹操又犯了轻敌和骄兵的毛病,但将战船连在一起并不算什么重大失策。至于火攻一事,也再次反映了曹操的贻误战机,因为他完全可以在偶发的东风之前借着己方在上风头的优势率先向孙刘联军发动火攻或常规进攻。关于曹军烧船的问题,综合《三国志》的记载可以推测,曹军的一部分战船确实曾遭受孙刘联军火攻,但损失很有限,曹军大部分战船是曹操在决定后撤时主动放火烧掉,以免资敌。至于曹操为什么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就主动撤出战斗,其根本原因在于曹军内部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在古代,瘟疫的爆发和传播往往与卫生状况和人员聚集情况紧密相关,因此,军营和监狱这些人员密集且卫生条件不好的场所常常容易爆发瘟疫,自古就有囚瘟、军瘟的说法。比如,据《汉书·王莽传》和《汉书·西南夷传》记载,王莽曾派兵攻打句町,结果“士卒疾疫,死者什六七”,“三岁余,死者数万”。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更是疫情汹涌、大疫频发的时期,史称建安大疫。尽管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后的疫情不如建安末年大疫来得凶猛,但在曹军中却传播得相当厉害,据说,曹操的重要谋士郭嘉和曹操爱子曹冲都死于这次军瘟,这场军瘟也极大地减损和削弱了曹军的战斗力。这方面的佐证除了前面所引史料外,《艺文类聚》卷25亦载有阮璃“为曹公作侈与孙权”书,其中言道:“赤壁之役,遭雕疫气,烧船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曹魏的这种说法或许并非是败军之将的托遁之辞那么简单。在汉末瘟疫流行的时代,避恶地、躲瘟疫已成为一种无奈的明智选择。如在黄初四年,曹丕曾派兵进攻东吴,虽然初战获胜,吴军已成“几上肉”,但因吴地爆发瘟疫,魏军只得放弃继续进攻,退军以避瘟疫,所谓“贼中疡气疾病,夹江涂地,恐相染污。……今开江陵之围,以缓成死之禽”(《三国志• 魏书•文帝纪》)。综上,客观地说,赤壁之战曹操败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军瘟无疑是造成曹军战斗力急剧下降并导致曹操兵败北撤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在决定赤壁之战胜负的诸因素中,瘟疫实际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