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项羽的情商决定了他的失败

项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历来就是一个备受争议、被多角度解读的人物。项羽为什么斗不过刘邦

项羽的情商决定了他的失败项羽的情商决定了他的失败

项羽情商极低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从“政治幼稚,军事被动,性格弱点”三个方面来阐述项羽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王立群认为,项羽这个人政治上十分糊涂,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头脑;军事上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军事上日渐被动;性格上刚愎自用、残暴、不宽容等。可以说他的情商极低,这三个原因决定了项羽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糊涂”贯穿一生

王立群对项羽的解读,全部集中在对其败因的分析。他曾表示,包括一些教材在内,对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举止存在误读。以往的观念将之归结为项羽的“妇人之仁”“匹夫之勇”,而在王立群看来,是项羽的“糊涂”导致了鸿门宴最后的结局。而这种“糊涂”,也贯穿项羽的人生,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

王立群认为,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带有个人倾向性是无可置疑的。不论是谁,写历史人物时总有个人的价值判断,所以,完全没有个人倾向性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史记》中的“本纪”是帝王史,项羽没有当帝王,因此按照常理,项羽是不能进入本纪的。但是,在秦亡汉兴的四年之中,项羽是中国政坛的实际主政者,司马迁将他视为帝王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这和作者要表达的态度关系不大。司马迁的这种做法主要是根据他对历史的认识而采取的。至于《项羽本纪》居于《高祖本纪》之前,主要是时间因素决定的。

历史上对项羽失败的成说不准确

秦亡汉兴与项羽紧密相连 广州日报记者:在《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您推出《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是趁热打铁、追求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呢?还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跟风?因为项羽可说的内容毕竟不多,《史记》中也只有《项羽·本纪》一篇?

王立群:项羽是《史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虽然在《史记》中只有《项羽·本纪》一篇专论项羽,但是,《史记》中涉及项羽的传记还有很多,比如说《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等等。

可以说秦亡汉兴之际的很多人物都和项羽有不解之缘。其实,《史记》写人物有一个重要方法叫“互见法”,即是把一个人物的事迹不放在一篇传记中来写,而是分布在若干篇传记中来写。因此,对《史记》不熟悉的人认为《史记》只有一篇写项羽,其实是一种误解。所以,《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在内容上讲并不单薄。

把项羽失败的原因讲透

第一,谁还应对项羽的失败负责?第二,有关项羽失败的一些成说是否有道理?第三,历代有关项羽失败的诗歌。项羽的失败主要责任当然要由项羽来负,但是,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项羽集团的失败就不仅仅是项羽一个人的问题。比如说范增,他是项羽的唯一谋士,范增对项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说龙且,项羽在关键时刻,抽调荥阳主战场的10万精锐部队,交给龙且,让他率精兵救齐。结果龙且大意轻敌,不仅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项羽集团的10万精兵,同时也葬送了项羽政治生涯。再比如说韩信,韩信与项羽都是此期最伟大的军事家,但是韩信和项羽一样都不了解刘邦,不懂得政治。在韩信集团已经成为刘邦、项羽两大集团之外的第三大集团时,在韩信的政治选择决定天下命运的关键时刻,韩信以个人恩怨决定集团的取向,导致项羽的败亡,也注定了自己的覆亡。

历史上对项羽的失败有一些成说,比如“残暴说”、“失人心说”、“匹夫之勇说”,等等。这些说法流传极广,影响极大,但是,这些说法并不正确。它们并不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此我在书中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

项羽是一个失败者。讨论一个失败者最重要的线索当然是讨论他失败的原因,所以,我将“项羽为什么失败”设置为全书的中心话题。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最大的特点是总结了项羽失败的三大原因,尤其是政治幼稚。在所有研究项羽的文章、专书之中,很少有人专论项羽的政治幼稚。“鸿门宴”集中体现了项羽的政治幼稚,这一观点从未有人谈及。因此,我的解读是非常个性化的解读。第二,战略被动,项羽是一个军事天才,是一尊战神,但是,他对刘邦的战争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项羽在军事上主要败在战略上。项羽不是一位战略军事家,这也较少为人们论及的。第三,性格悲剧。项羽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性格的失败。刚愎自用的性格,导致项羽惟我独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