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两宋时期的燕云十六州在今天的哪里

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无法和游牧民族抗衡,但是随着实力的提高,总能在后期扳回面子,并能够将对方打的哭爹喊娘,最典型的就是汉朝和匈奴、唐朝和突厥,都是前期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后期才得以实现绝地翻盘,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唯独有一个王朝例外,终其一朝都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压着打,甚至最后还是被少数民族以绝对性的优势灭亡,这个王朝就是宋朝。

秦始皇在实现“六王毕,四海一”的宏伟目标之际,北方草原的匈奴已经成了气候,在头曼单于的领导下,匈奴的骑兵经常骚扰秦朝的边境。匈奴几次三番地打秋风让秦朝边境损失惨重,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雄主,自然不可能看着别人在自己头上撒野,于是就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成功将匈奴防御在了北方边境。随后秦始皇进行了一项非常伟大的举措,那就是修建万里长城,在数十万人的努力下,原来秦国、赵国、燕国的长城被连成了一体,从此长城就成为了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屏障,它也是区分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两宋时期的燕云十六州在今天的哪里两宋时期的燕云十六州在今天的哪里

贾谊在《过秦论》中就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隋唐时期防御突厥、回鹘等少数民族就都是凭借长城,中原王朝的军队很少会越过长城主动进攻,因此守住长城就相当于守住了游牧民族进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我们通过地图一眼就能看出来,北方游牧民族所在的草原一望无际,几乎是一片坦途。到了长城的时候,中原王朝可以依靠长城附近的地势据险而守,草原骑兵在这里就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了,因此长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过长城以后,就是一片坦途,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会迅速放大,中原王朝的步兵是无法与之抗衡的,因此对于中原王朝来说,长城是不容丢失的。

在宋朝以前,中原王朝对长城保护的非常到位,经常会对其进行修缮,重要的关口也会有军队值守,对游牧民族的防御十分到位。到了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间的藩镇割据局面让很多人都动了当皇帝的心思,其中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表现最为明显,他在河东起兵造反建立了所谓的后晋。但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实力弱小,无法与后唐抗衡,为了寻求庇护,他向北方的辽国称臣,认辽国国君为“父亲”,并且将军事要地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而长城就在燕云十六州的边境,在中原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两宋虽然经济实力高居世界第一,但是因为腹地一直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下,因此终宋一朝都被北方游牧民族劫掠,辽国、女真、蒙古,宋朝一直没有像之前的王朝一完成逆袭,反而是最后被蒙古所灭。

那两宋时期一直无法收复的燕云十六州,在今天的哪里?燕云十六州范围非常广阔,它囊括了北京全部、天津的北部区域、河北的北部地区以及山西北部地区。燕云十六州顾名思义,包含了十六个州,分别是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云州、儒州、妫州、武州、新州、蔚州、应州、寰州以及朔州。其中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这七州位于太行山北部支脉广阔的东南区域,而云州、儒州、妫州、武州、新州、蔚州、应州、寰州以及朔州这九州则位于太行山西北部的广阔区域,可以说这里是整个中原地区的屏障,就像岭北对于南方的重要性一样,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

早在唐朝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们就意识到了燕云十六州地区的重要性,当时叫做“幽蓟十六州”。在《宋史·地理志》一书中记载,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丢失燕云十六州,宋朝恐怕不会军事实力如此弱小,它也将成为汉唐那样的大帝国。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