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严嵩竟是为国为民的好人
但凡对历史稍微有所了解的人,只要一提到严嵩,大家的脑海中都会想到“奸臣”二字。没错,在《明史》中,严嵩“有幸”被列为明代六个奸臣之一,说他毫无才略,只知道一意媚上。在民间,严嵩的形象,大概就是一个遗臭万年的大奸臣。
在我们的眼中,凡事都可以一分为二,不是好人那就是坏人,不是忠臣那就是奸臣。可是,中国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概念,那就是“中庸”,不偏不倚。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是好人,他并不一定就是坏人;一个大臣不是忠臣,不一定就非得是奸臣,要知道世界上还有不好不坏的中性人这个角色存在。在笔者看来,说严嵩是大奸臣有些言过其实,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他是一个不好也不坏的人。
真实的严嵩竟是为国为民的好人
根据史料记载,严嵩从小就很聪明,在19岁时就成了举人,26岁时更是中了进士,成了天子门生,那时候意气风发,是广为人知的青年才俊。值得一提的是,年轻的严嵩没有父亲的荫庇,取得这些功名完全是靠着自己的辛勤奋斗才获得的。作为传统社会的士大夫,他的私生活严肃正派到苛刻的程度,一生只娶了欧阳氏一位妻子,这位妻子比他大一岁,还是满脸麻子,但夫妻感情一直都很好。
鞠躬尽瘁的臣子
严嵩一生侍候的是非常有名的嘉靖皇帝,这位皇帝好恶无常,因此严嵩终日如履薄冰,根本不敢窃弄权柄。这位皇帝从16岁起就沉迷于道教的斋醮活动而无法自拔,也就是设坛做道场,以求长生。在长达45年的在位期间,他没有一天停止过斋醮,他终日关心的头等大事就是筑坛祈福,还有炼制春药。既然皇帝如此,满朝文武便只能围绕着斋醮来开展工作了。
做臣子的在思想上必定要和皇帝保持高度一致,于是严嵩将大量精力花在了撰写斋醮相关“青词”之上。从60岁高龄入阁到80岁光荣退休,严嵩在20年里诚惶诚恐,真正做到了以宫为家,随时侍候在皇帝左右,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劳模了。
在嘉靖皇帝朱厚熜的专制统治下,如果严嵩抗命的话,恐怕他早就丢官,或者像前任那样被杀头了,于是他以柔克刚,保持恭谨,小心推行着自己的政策。
应该说,严嵩是明代士大夫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个。在那时候的大背景下,严嵩注定无法改变皇帝的信仰,但他并未以此颓废,而是终生奉公尽职,以一人之力支撑危局。面对着皇帝大肆花钱,从而导致的国弊民穷、内忧外患不断的困局,严嵩坚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力行节俭的首辅
严嵩非常注意民间疾苦,坚决反对大兴土木。因为皇帝信道而要修斋建宫,严嵩就想方设法减少其对人民的影响。嘉靖20年,宗庙发生火灾,严嵩坚持进谏,暂停了皇宫内外所有工程。在修建京师外城的时候,为了避免平民经商和聚居区被蒙古骚扰,严嵩坚决主张先修南城,将工程控制在当时财力物力允许的范围,后来外城顺利建成。
严嵩此外还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宫廷开支。在国家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严嵩想方设法措置粮饷,在嘉靖37年的时候,大同获得大丰收,米价非常低廉,严嵩又抓住时机买了半年军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军费问题,严嵩还向皇帝建议精兵简政。
开拓财源、赈灾济民
在大力节约的同时,严嵩还在开源上花了很多心思。当时朝廷为了摆脱财政危机,皇帝向全国各地派遣了大量宦官作为矿监税使,对城市的工商业者进行无情掠夺。严嵩召集了各部诸臣共同商议,然后上书停止苏浙、福建等处织造宦官,杜绝扰民情况。
嘉靖35年7月,严嵩又详细讲述了采矿的诸多弊端,认为采矿得不偿失,于是颁布了很多政策。严嵩的这个行为,使嘉靖一朝避免了矿监税使之祸,可谓是为黎民社稷立下大功一件。
嘉靖31年底,黄河泛滥,灾情非常严重,饥民不计其数,随时可能酝酿出暴动。面对如此危急形势,严嵩为赈灾操碎了心,此外他还相当重视灾后重建,让皇帝给工部下令,对灾区进行援助。在灾后,通常会遇到物价飞涨的情况,也会引起人们的不满。于是严嵩也加以抑制,打击不法商人囤积居奇,还专门准备了大量平价大米卖给平民。
此外严嵩还时刻记挂着家乡的民生疾苦,对乡梓建设很是关心,又先后捐资办学。对于蒙古势力和倭寇,他分别采取了以防御为主、辅以通贡互市的对蒙政策和剿抚兼施的对倭政策,并启用了一大批将才,如戚继光、俞大猷等,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
还有一点可以说明严嵩的人格魅力,他在钤山隐居的时候,广交社会名流,当时的名公巨儒、高人硕士,都和严嵩经常来往,有的还相当亲密。当时的著名学者王阳明曾经数次拜访过他,如果他是奸人,阳明先生应该不会如此吧?
总结严嵩的一生,并没有干过什么对不起百姓和朝廷的事情,反倒是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皇帝近二十年不上朝的时候,严嵩是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几乎累到吐血。按照我们今天的标准,严嵩绝对可以称作是一个一心为公,为革命工作几十年的老干部。那么,后来他怎么居然成为了人尽皆知的朝第一奸相了呢?
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国人的观念。只要是皇帝,就是英明的,因此国家混乱不是皇帝无能,而是奸臣捣乱,于是严嵩就充当了嘉靖的替罪羊。其次是来自政治对手的诋毁,徐阶是严嵩的政敌,时刻觊觎着他首辅的位子,于是他买通了一个名叫蓝道行的道士。这名道士在扶乩的时候,趁机大进谗言,于是严嵩就逐渐失宠了。
嘉靖四十一年,在徐阶的怂恿下,皇帝撤销了严嵩的全部职务,打发80高龄的他回了老家。后来其子严世蕃被斩,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尽抄。这还没完,徐阶在主修史书《世宗实录》时把皇帝吹嘘为中兴之主,严嵩父子则被打成“奸臣”,于是永世不得翻生。
三是文人的刻意丑化。这里要提到一个叫做王世贞的人,他编写了大量戏曲,极大程度丑化了严嵩形象。另外百姓们不知真相,信以为真,这样一来,严嵩的名声自然好不了。
嘉靖四十五年四月,严嵩在贫病交加之中去世。他死时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临死前,严嵩挣扎着写下了“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一句,然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笔掷于地上,悲愤而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