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驿兵变的真相:究竟是谁逼死了杨贵妃?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随行将士哗变,处死了宰相杨国忠,逼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究竟谁是幕后指使?
第一种观点认为主谋是太子李亨。他与杨国忠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李亨有调动禁军的能力。
第二种观点认为宦官高力士。自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死后,外相权力只限于一般日常政务。李林甫、杨国忠均欲染指于政权核心。高力士在唐代首开宦官掌管中央政权的先例,“每四方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朝中官吏上呈的奏折都要先经过高力士,然后再上呈给皇帝,小事由他直接决断,这实际上已经是后来所谓的“内相”了。双方的权力之争势必水火不容。高力士就有了谋划兵变的动机。
马嵬驿兵变的真相:究竟是谁逼死了杨贵妃?
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高力士与杨国忠的矛盾并不突出,更没有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高力士虽然拥有不小的权力,但并不具备操纵政局而与宰相抗衡的实力。他所做的只是上传下达以及自主处理一些琐碎的朝廷事务。史籍中也没有高力士和杨国忠互相攻讦的记载。
有记载的的是,杨国忠在皇太子李瑛被废之后,极力拥戴寿王李瑁,但最终李亨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想传位给李亨,杨国忠听闻此事后大惊。如果李亨即位,就意味着杨氏家族的败落,杨国忠也会性命不保。于是他赶紧通过杨贵妃“衔土请命”,终于使玄宗打消了这个念头。这必然激怒太子。蜀地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是他的发迹之处。如果李亨入蜀,性命堪虞。李亨与杨国忠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按照旧史的说法,兵变的首倡者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宦官李辅国是中介人,太子李亨只是被动的角色。其实,这样的记载是为尊者讳,掩盖了历史真相。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太子李亨同亲信密定之后,派李辅国去拉拢陈玄礼,密谋行动或许在长安城内就已开始。玄宗避乱出逃,离开京师时的全部队伍约有3000余人,殿后的太子李亨的后队人马就有2000人,其中包括禁军中的精锐部队——飞龙禁军。他的儿子广平王和建宁王在出逃的队伍中“典亲兵扈从”,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756年7月9日,李亨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7月12日,李亨在城楼举行了简单登基仪式,自立为帝,改年号为至德,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也就是说,李亨才是这件事件最大的受益者。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