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只是刘裕的三子,为什么能继帝位
刘义隆是被辅政大臣拥立为帝的。
这些拥立他为皇帝的大臣,之前是辅佐宋少帝刘义符的,但是二年后,大臣们把宋少帝废了,推崇刘义隆为帝。
刘义隆只是刘裕的三子,为什么能继帝位
其实当时,刘义隆还有一个哥哥刘义真,为什么大臣们不拥立他的哥哥为帝呢?又为什么要废掉宋少帝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刘义符不称职
刘义符被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教养,不务正业。刘义符是刘裕的长子,刘裕称帝后,就立了刘义符为太子。
两年后刘裕去世了,刘裕在病重期间,命徐羡之、傅亮、谢晦和檀道济为顾命大臣,辅佐刘义符。
可是刘义符登基时,年龄只有17岁,他童心未泯,天天玩耍,居丧期间,也不行礼仪,这在封建社会,视为不孝,在皇家则是重罪。
而军国大事,刘义符也都置之不理,大臣们进谏他也不听。后来北魏军进攻刘宋,宋军作战失败,他也不管,一个不作为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于是,徐羡之等人就行了伊霍之事,废了刘义符的帝位。大臣们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一,他们有权这么做,辅政大臣是有废立之权的;第二,他们不废掉刘义符,刘宋就会提前灭亡了。
刘宋的大臣不想国破家亡,为了刘宋和他们自己的存亡,必须废掉刘义符。宋少帝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不称职,也不够格成为皇帝。
刘义真失德
刘义真是刘裕的次子,在刘义符废掉以后,按顺位制度,继位的人应该是刘义真。可是徐羡之等人不同意。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因为刘义真失德。
刘裕即位后,谢晦认为刘义符不适合为太子,刘裕又想立刘义真为太子,谢晦就去考察刘义真,结果发现刘义真德行不够,不是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刘义真12岁时就跟随刘裕北伐,刘裕平定关中后,让刘义真守关中,王修等人辅佐。不久,刘义真的军中发生了内乱,沈田子杀了王镇恶,王修又杀沈田子,刘义真便杀了王修。
这引起了军中其他人的不满,导致了军心涣散。军中出现内乱,他不调查,不去安抚将士,不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去参与内乱之中,搞得军中乱中生乱,这样的人也是不适合做皇帝的。
而且,刘义真还与谢灵运这种轻浮的人交好,可见他的人品,道德水平是不够的。有了刘义符这个前车之鉴,徐羡之等人,怎么可能还选一个类似的人做皇帝呢?
因此刘义真,被徐羡之诬陷说他与刘义符不和,被废为了庶人。不久徐羡之派人把刘义真杀了。
刘义真无德,大臣们肯定不愿意立他为帝,否则大臣们都要遭殃。因此刘义真道德水平差,使他失去了继位的机会,还丢了性命。
刘义隆德才兼备
徐羡之等人在废掉了刘义真和刘义符后,选定了刘义隆继承皇位。为什么是他呢?按照顺位,是他。
老大老二都被废,就首先要考虑老三,如果老三不合适再才顺着往下考虑。相对于他的两个哥哥来说,刘义隆德才兼备。
刘义隆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尤其是经史类的书籍,这让刘义隆积累了文化知识。
刘裕北伐时,他就封为了徐州刺史,督四州诸军事,刘裕收复关中后,让刘义隆去荆州做了刺史。刘裕称帝后,刘义隆成为了镇西将军。
从刘义隆的经历来看,他是经受住了考验的,他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经验,而且他为人的道德水平,比他的两个哥哥强,因此他在军中有些威望。
另外徐羡之担心荆州会落入他人之手,于是他拥立刘义隆为帝,然后让谢晦成为了荆州刺史。我们知道,荆州历来都是兵家之地,所以徐羡之拥立刘义隆既有公心,也有私心。
刘义隆德才兼备,以及他所管辖的地盘,让徐羡之等人决定立刘义隆是最有利的。
刘义隆在刘裕的儿子里面,算比较优秀的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做了皇帝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文化、军事、外交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因此可以说,徐羡之等人还是有眼光的,看人比较准。遗憾的是徐羡之等人又有私心,把刘义符,刘义真杀了,这让刘义隆也感到后怕,同时又担心他们造反,将他们治罪了。
如果他们专心治理朝政,也许还能继续有所作为,然而他们过于贪心,导致他们从功臣变成了罪臣。
刘义隆的两个哥哥,因为人品不佳而被杀,而刘义隆因为德才兼备而受众人拥戴。从徐羡之等人,为刘义隆做皇帝,扫平了障碍,然而最后却被刘义隆所杀。
这些都说明两个道理: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即使有再高的功劳,若存有私心,仍然是无法被信任的。
他们也是我们现代人的前车之鉴。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工作中,得到大家的支持,自己要德才兼备;同时,做工作不要存私心,否则立了再多功劳,都将会功亏一篑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