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为什么要退位,又为什么要把赵一分为二?
在春秋和战国时期,所有的君主死的最惨就是齐桓公姜小白和赵武灵王赵雍了。如果说齐桓公的被饿死是由于政变的外因所引起的的话,那赵武灵王则完全是祸起萧墙咎由自取。一代英主落下如此下场实在是太悲惨了。
在公元前326年。赵国国君赵肃侯薨世,其子赵雍登基史称赵武灵王。顺理成章地成了赵国的新任国君。赵雍时年14岁。提及赵武灵王就不得不提胡服骑射,其实所谓的胡服骑射就是:推行“胡服”和教练“骑射”。与中原人士的宽衣博带长袖大不同的是,胡人的衣服是衣短袖窄。这样更利于骑马射箭。“骑射”是指周边游牧部族的“马射”(骑在马上射箭),有别于中原地区传统的“步射”(徒步射箭)。如此改变,使得赵国的军队素质大为提高,在赵武灵王带领下,赵国灭掉中山国。赵国国力空前提高,也使得赵国的国力达到了顶峰。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退位,又为什么要把赵一分为二?
赵武灵王的悲剧始于立太子。赵武灵王里长子赵章是理所应当的太子,其母是韩国的公主。(应该是政治联姻)实事求是地说,在赵武灵王的培养下,赵章又凭借着母亲一脉的强大背景他的嫡长子的身份,是完全可以顺利的登上赵国的王位的。而且他的个人能力也很强,处理国事颇有乃父之风,但就是这样一个合格的法定继承人却被赵武灵王无任何理由给废掉了。而赵武灵王之后所以废掉太子,就是老糊涂了,在更换太子这件事情上,赵武灵王做错两件事。晚年很受赵武灵王宠爱的宠妃吴病危,在吴娃的一再哀告之下,赵武灵王无故废掉太子赵章、改立了吴娃的儿子赵何为太子。第二件事就是提早退位,在公元前299。赵武灵王传位于太子何,是为赵惠文王。他则自称为主父。 也就是太上皇,赵武灵王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赵何的治国能力。给儿子做后台,让儿子主内,自己主外,而实际上赵国进入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二元体系,因为如果自己和儿子的意见相左的话,以何人的意见为准?赵武灵王的政治构想彻底地违背了封建政治原则。最终造成了赵国的内乱。最终也让给自己死于非命。
也许是出于愧疚,赵武灵王希望赵何割出一块封地给原太子赵章,这个无理的要求当即被赵惠文王拒绝,任何一个当皇帝的都会拒绝,这一点赵惠文王无可指责,而此时的赵惠文王已经彻底掌控了大局,而此时的赵章更是不甘。你的本来就是我的,我要造反,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在公元前295年,赵章起兵造反。遗憾的这场兄弟政变以失败告终,兵败的赵章为求活命逃到了父亲赵雍所住的行宫沙丘(89年之后,沙丘政变再次重演,那一次主角是秦始皇)。赵惠文王自然不会允许这个巨大的威胁存在,赵章被杀,而一代英主赵武灵王被儿子囚禁在行宫里,断水断食三个月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绝对是前期英明超神,后期太浪翻车。和唐玄宗一样,他在两个儿子之间的摇摆,试图找平衡,这完全是过分自信。认为他自己完全可以驾驭政局,可以,驾驭这两个儿子。但他退位那天,就注定了他的结局必然悲惨,可惜,这一次他高估自己。也没有想到帝王的诱惑使得人性丧失到如此地步。应该说,在战国早期最有资格统一天下的赵国丧失了机会,可叹,可悲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