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服君赵奢只赢了秦国一次,就可以炫耀一辈子?
在古代,在战争中一战成名并且被誉为名将的将领有很多,比如说秦国的司马错、战国早期的乐羊等等,都能在一场战争中名气大增。而判断这场战争到底打得怎么样,不仅要看结果,更要分析这场战争的难度还有意义。
马服君赵奢的成名一战是阏与之战,这场战争就连赵国名将廉颇还有乐乘都不敢去打,但是赵奢却让秦国大败,使他们元气大伤。
为什么马服君赵奢只赢了秦国一次,就可以炫耀一辈子?
秦国强赵国弱局面下的阏与之战
阏与之战,这场战役不管是谁赢了,那都能炫耀一辈子。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当时是一种秦国很强大,但赵国相比却很弱,弱与强之间的对决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二就是赵国的名将廉颇还有乐乘都一致认为这场战争只有避开,不可能有胜利的机会,但是赵奢却敢接下这场战斗;最后一点就是赵奢知道自己实力和对面相差太多,只有用计谋才有可能取胜,这也符合当时中国古代军事上的典型案例了。
阏与之战发生在秦国昭襄王上位的前期,当时秦国的军政权力基本上都由魏冉执掌,当时魏冉想要扩大秦国的领土,使用的是慢慢地蚕食的计谋。接连不断地对三晋进行打击,而且当时的秦国由于重用了白起这个“杀人机器”,所以在军事方面可以说是在当时占了绝对的领先地位。秦国对各个国家逐一击破,特别是对于魏国跟楚国的不断削弱,当时的秦国已经奠定好了动统一天下的大好局面了。
在那个时期的秦国基本上已经成为了霸主,没有国家敢和秦国叫板打仗了。当时的赵国虽然已经有了之前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让赵国的军事力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要和秦国比起来的话,那还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廉颇和乐乘不敢接的战役,赵奢打了
其实这场战役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赵奢赢了强大的秦国,最重要的点在于廉颇和乐乘这两位有名的强将没有赞同去拯救阏与,但是赵奢却敢于去打。
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乐乘和廉颇两个人都是赵惠文王遇到战事的情况下首先询问的目标,毕竟这两名大将不仅打仗很厉害,在军事才能方面也是不容小觑的。在那个时候,阏与的地势非常复杂,道路很狭窄,对于救援的一方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加上当时的秦军打仗的风格就是喜欢围点打援,在阏与的外面已经建立起了军事壁垒。
所以在那样的地势下对赵国来说更是不利,只要一进去就需要用仰攻的方法,但是当时还是冷兵器时代,这个方式可以说是非常难受的,所以当时的赵国面对这样的局势去救援显然是如登天之难啊。
但是赵惠文王还是想要去救援的,毕竟当时的阏与可以被算作是兵家必争之地。于是他问廉颇是否可以去救援,廉颇当即一针见血点出来:路途遥远,而且阏与附近道路狭窄,去救援太过艰难了。廉颇这位将军本身就是在守城方面特别厉害,对于攻坚战说实话是并不擅长的。
赵惠文王见到廉颇不敢去,就跑去问乐乘,但是乐乘也表示这场战役想要胜利是非常麻烦的,而且胜算太小了。当时赵惠文王非常沮丧,但这个时候赵奢出来对他说:“那个地方地势险峻而且狭窄,在里面打仗就像是两只老鼠在洞里打架,只要你比他勇猛那就能取胜。”然后赵惠文王非常开心,就让赵奢前往救援,结果还打赢了。
赵奢以计谋取胜
很有意思的是,在阏与之战结束之后,赵奢对赵惠文王的:就像是两只老鼠在洞里打架一样,只要勇猛就一定能赢这句话被后人解释成了狭路相逢勇者胜,一直被现在的中国军事教育当做标志性的宣传口号使用。
然而其实赵奢并没有跑到里面去跟秦军拼命,而是用了计谋才大获全胜的。在赵奢出发离开邯郸三十里地的时候就开始安营扎寨,本来这场救援是非常急切的,但是他却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他在这里整整呆了二十八天没有移动,一点想要勇者胜的样子也没有。
于是秦国的间谍就偷偷潜入赵军基地,赵奢就开始演戏,装出了一幅赵国完全不想救援阏与的样子。之后秦国信以为真,为了去开拓其他的地域,很快就撤军了。就在这个时候赵奢带领将士们冲进阏与高处的位置,和秦军算是交换了位置。然后秦军反应过来的时候想要攻上山头却怎么也上不去,最后赵奢冲下山去打破秦军的阵型,秦军不得已只好撤退,阏与也被救回来了。
可以看出赵奢并没有按照他跟赵惠文王说的那样做,而是麻痹了对手,让对手骄傲轻敌,最后出其不意将对方赶走了。
中国的古代就一直讲究出奇制胜,赵奢在这场战役中可以说把这些计谋运用的栩栩如生,于是在那个秦国基本已经称霸的年代,赵奢打出了这样一场战斗,那无疑可以被称为名将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