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有什么不同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裔,曾与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自以为才能不及孙膑,将他骗到魏国,借故处以膑刑(去膝盖骨),并加以软禁。孙膑后来在齐国使臣帮助下秘密回到齐国由于齐将田忌的推荐,被齐威王任为军师。他协助田忌打过几次胜仗,其中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最为著名。著有《孙膑兵法》八十九篇,久已失传,近年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孙膑兵法》竹简,共三十篇,一万一千多字,有残缺。
《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有什么不同
《孙膑兵法》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有下列五点。
(一)发展了孙武所说的“道”,把“道”看作战争的客观规律。孙膑认为懂得“道”,就是认识有关战争的各方面实际情况,包括天道、地理民心、敌情和战阵等等,从中找岀客观规律,从而预见战争的胜负。所以说:“先知胜、不胜之谓知道”。他还认为取胜有五个条件,“知道”是其中的主要条件。他说:“恒胜有五:得主专制(将帅有指挥全权),胜;知道,胜;得众(得到群众拥护),胜;左右和(将帅同心协力),胜;量敌计险(正确判断敌情、估量地形险易胜。
(二)发展了孙武“我专而敌分”的理论,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孙膑主张激励士气,团结士众,采用种种方法使敌人骄傲、疲劳、迷惑、力量分散,然后“我并卒而击之”,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他认为兵多、国富、武器精良不一定能够取胜,“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就是说,决定胜败安危的关键在于掌握战争的客观规律。因为掌握了战争规律,就“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分散而牵制敌人,能做到这点“则锱铢(兵力少)而有余”,否则的话“则数倍而不足。孙膑这种敢于战胜强敌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杰岀兵法家的进取精神。
(三)发展了孙武“任势”的理论,强调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孙膑认为有利的作战态势是可以争取和创造的,关键在于掌握主动,因势利导。孙武在《地形篇》和《行军篇》中讲了利用地形行军作战的原则,孙膑又进一步主张¨便势利地”,根据各种不同的地形,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易(地形平坦)则多其车(战车),险(地势险阻)则多其骑(骑兵),厄(两旁高峻而狭窄的地形)则多其弩”,做到自己占据有利地形,打击居于不利地形的敌人,即所谓“居生击死”,使自己军队“四路(进退、左、右)必彻(畅通),五动(进、退、左”右、默然而处)必工(完善)”,使敌人陷于“四路必穷,五动必忧”的困境,从而战胜敌人。
(四)主张“必攻不守”的战略。孙膑认为“权”是“所以聚众”的“势”是“所以令士必斗”的,“谋”是“所以令敌无备”的,“诈”是“所以困敌”的,都是需要的,但是“兵之急者”,还是“必攻不守”,就是主张以进攻为主,而不以防御为主的战略。《十问篇》就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各种不同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进攻方法。例如对于凭坚固守之敌,进一步发展了孙武“攻其所必救”的战法。他说:“攻其所必救使离其固(离开险要地形和工事),以揆其虑(揣度其行动意图),施伏设援(设伏诱敌),击其移庶(攻击正在移动中的敌众)。”
(五)重视城邑的进取和阵法的运用。孙膑和孙武不同的一点,就是孙膑比较重视攻城。这是由于当时城市已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人力和财富大量集中到城市,城市已成为必争之地。同时由于兵器和攻城器具进步,为攻城战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孙膑把难攻的城称为¨雄城”,易攻的城称为“牝城”。《雄牝城篇》就论述了“雄城”和“牝城”在地形上的特点。《十阵篇》还论述了十种阵法的特点和作用。
战国时代的兵家,和孙武、孙膑齐名的有吴起。《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四十八篇,已失传;今本《吴子》六篇,出于后人掇拾编辑,已非原书。此外著名的兵家有赵、魏将领带佗、儿(倪)良和王廖等人。《吕氏春秋·不二篇》论述他们的不同主张说:“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
《吕氏春秋》的《论威》、《决胜》等篇,采取有兵家的理论。例如《论威篇》主张用兵“急疾捷先”;《决胜篇》主张因敌而制胜,认为必须用“隐”胜“阐”、用“微”胜“显”、用“积”胜“散”、用“抟(专)”胜“离等等。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