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莎士比亚真假剧本之谜

莎士比亚的剧本在他去世后,据说是由曾与他同剧团的演员朋友海明斯(Heminges)和康德尔(Condell)搜集成书,并有莎士比亚的文人好友、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BenJonson)为它写了献诗,很多学者认为实际上是本·琼森编辑的,约印了五百本,于1623年用对开本发行,现称为“第一对开本”。

莎士比亚真假剧本之谜莎士比亚真假剧本之谜

这最早的版本收有莎士比亚戏剧三十六部,其中十八出戏是莎士比亚生前未被盗印过的,但没有说明其来源,也没有注明这些戏是写于何时。说来也奇怪,这“第一对开本”在出版之后,售价每本一英镑,差不多一百年都几乎没有人问津,剧场仍按照原先有错误的传抄本演出。有趣的是,本·琼森在莎士比亚画像后的扉页上,印有一首短诗,最后一句是:“读者,你们将找不到他的,不要看他的画像,看他的书罢。“就好像表明本·琼森是认识莎士比亚这个人的,画像中的人并非莎翁,为什么要用一幅假的画像呢,他强调莎士比亚是什么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著作,这为后来学者争论不休“莎翁到底是谁”埋下了伏线。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在今日名扬世界,那是全靠《英语大辞典》的编辑、著名学者萨姆尔·约翰逊(SamuelJohnson)慧眼识英雄,对莎士比亚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主编了《莎士比亚全集》,除了写总序外,每剧都有引言,并作了校勘、注释和评论。经他推介,世人方知莎士比亚戏剧的伟大。“第一对开本”现存于世约有二百三十本,其中以搜集莎士比亚文献闻名的美国华盛顿的福尔格莎士比亚图书馆收藏最多,有七十九本;大英博物馆藏有五本。从存世的数字来看,“第一对开本”并不稀罕,关键在于是否完整无缺,这二百三十本中完整的版本却并不多。头一百年“第一对开本”一英镑一本也没人要,到了1787年每本售价十英镑,1819年升至十八英镑,1844年又升为八十四英镑,1854年为二百五十英镑,到了1907年已升至三千六百英镑,1936年一次拍卖高达二万八千美元,现在的价格相信已经超过十万美元了。

除了“第一对开本”外,莎士比亚剧本还有1632年再版的“第二对开本”,1663年至1664年的第三版“第三对开本”和1685年的“第四对开本”。这些版本的“对开本”在内容上是有多少不同,收录的作品也有出入,文字上遣辞造句也有所差异。“第二对开本”和“第四对开本”的价值比“第一对开本”便宜很多,但“第三对开本”的价格却高得多,因为“第三对开本”出版之后,刚巧碰上了1666年的伦敦大火灾,这场大火烧毁了很多东西,故此“第三对开本”存世不多。物以稀为贵嘛,价格也就高起来了。前面提到过的美国华盛顿那间著名收藏莎士比亚文献的图书馆,“第二对开本”藏有五十七本,“第三对开本”只有二十五本,“第四对开本”也有三十七本。很多年前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古书拍卖会中,卖出“第一对开本”到“第四对开本”四本一套,竟值十六万五千美元,另外“第三对开本”和“第四对开本”也各以三万五千美元售出。现今欧美的古书收藏家都把莎士比亚戏剧“第一”到“第四”四本一套的对开本作为珍品收藏,1951年一个藏书家把一套四本对开本卖给银行家马钉博多默博士,售价竟达三十三万美元,看来藏书也是一门投资的生意经呢!这些早期的版本,相信是比较靠得住的,因为实际上只有六个留存于世的莎士比亚的签名,被认为是来源可靠的,而莎翁的手迹,那就更是罕见了,正因此留下了空间,让那些冒名顶替的人弄出不少骗人的玩意来。不要以为这是开玩笑,英国就出过一件大骗案,很多所谓莎士比亚专家学者都上了当呢。

华尔斯(W.S.Walsh)著的《交学奇谈录》(AHandy-BookofLiteraryCuriosities)一书和在高登·史迪因(GordonStein)的《骗局百科全书》(EncyciopediaofHoases)中,记载有这么一般“假莎士比亚”的故事。

有个在伦敦出生的人,名叫威廉·亨利·爱尔兰(WilliamHenryLreland,1777-1835),他的父亲塞缪尔·爱尔兰(SamuelLreland)原是个从事丝纺手工业者,退休后生活颇富裕,有足够金钱来收藏古董书画,他尤其是对莎士比亚有兴趣,注意收集有关文献。他还搞腐蚀铜版画,出版插图的旅游画,现存的一张史特拉斯堡莎翁故居的铜版画,就是他的作品。

,这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这个铜版画家宣称,这些莎士比亚的手稿是他儿子交给他的,而他儿子是得自邻近一位绅士的乡间别墅,他是在那宅第的故址堆中发现这些稿件的,但他无权公开这位绅士的姓名。

发现莎士比亚手稿可是一件大事,顿时使学术界欣喜若狂,他们纷纷跑到塞缪尔·爱尔兰那儿,去检查考证这些莎翁遗稿是否真迹,经过他们反复检查后,一致认为这些手稿是可靠的真迹。他们认为这是文学界的重大发现,都在一份证明文件上签名作证。确认这些手稿是莎翁手笔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这些手稿对于研究莎士比亚实在太重要了,其中包括有一份莎翁签名的契据;有《李尔王》全剧的手稿,剧中有某些重要片段与出版了的版本略有不同;还有《哈姆雷特》的片段;两本未曾发表过的剧本《亨利二世》和《沃尔迪杰恩和露云娜》(VortigemandRowena);另外还有一批写有眉批的藏书;一封写给一个名叫安妮·哈夏慧(AnneHathaway)的女人的情信;一篇题为《忠诚的职业》的文章;还有几份合同和若干收据。最引人兴趣的自然是那些未发表过的剧本了。

英国皇家桂冠诗人博斯威尔(JamesBoswell)在证书上签名时,竟跑下来亲吻“我们诗哲无价的遗物”,大叫“感谢上帝让我在有生之年能亲睹这一发现,现在我可以死而无憾啦!”

另一位学者谢礼丹(R.B.Sheridan)则不以为然,他仍然持不同见解,冲口而出地说:“嗯,它们可能是莎士比亚的手笔吧,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他写这些东西时,准是喝醉了酒。”不过他还是在证书上签了名。

塞缪尔得了众多学者权威签署的证明书后,宣布要出版这些手稿,并立即征订,由他编成出版的《莎翁遗稿》第一卷在1796年面世,售价为四畿尼一本。在这卷所谓莎翁遗稿出版后,那出名为《沃尔迪杰恩和露云娜》的剧本也被搬上了舞台演出了。塞缪尔说服了谢礼丹任制作,把这出戏搬上舞台,并由著名的莎剧演员约翰·菲立·金保主演,本来预定在1796年4月1日(愚人节)首演,但由于两天之前有一位著名莎剧研究学者艾德蒙·马隆尼(EdmundMaolne)出了一本书,指责这出戏是伪作,但戏票早已卖出,故此当天没有上演,推延到4月2日才演出。这出剧无论戏情节和对白语言都实在太糟了,演出过程中观众嘘声不绝,到最后实在无法演下去了,只好停演,曾宣布今后再也不上演这出戏时,全场发出欢呼,可想而知这出戏差劲到什么程度了。事实上这出戏以后确实再没有上演过。

这时文学界开始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闹了个天大的笑话了。因为他们开始看出那些手稿有问题,那些所谓未发表过的剧本错误百出,跟莎士比亚的剧本有天地之别。先是怀疑,跟着有人起来揭发,于是那些文学专家权威顿时成了大众的笑柄。不过由于塞缪尔·爱尔兰没有出售过这些假莎翁手迹,他没有拿它们来卖钱,故而没有人能对他提出起诉,只是怀疑他们父子在从事伪造,却不能拿他们怎么办。最后在公众愤怒的批评和穷追猛打下,逼使威廉·亨利·爱尔兰对他的恶作剧作出全面招供。他1769年写了一篇短短的悔过书,后来在1805年写了一本书那么长的忏悔录。

他招认自己是怎么搞出这些假手稿的:他是从古旧书中撕下空白纸张,然后小心地把它们弄旧,尤其是将纸边弄成很像旧纸,使这些纸看起来像是上百年的故纸。他用的墨水是经过特别调制而成的,写在故纸后,再用火烘烤,使它们变成棕褐色,包扎手稿的绳子是从旧织物上拆下来的。至于那幅莎士比亚的肖像,则是偶然卖到的一幅旧铜版画,是一个叫夏诺克的人的头像,他懂得用铜版画的方法把它加以修改,改头换面成莎翁肖像。由于他也见过莎士比亚的真迹,就模仿莎士比亚的书法来写成这些假手稿。不过他到底模仿得还不到家,其形虽似,却学不到莎士比亚作品的那种文采,写的剧本实在蹩脚,同莎剧有天地之别,至于他搞这一手是出于什么动机?是恶作剧?故意让那些学术权威出丑?还是为了赚钱?搏出名?至今仍是个谜,这场假莎翁手稿的大风波,把英国学术界闹得面目无光,好长一段时间很多人对此不提一字,因为实在太丢脸啦!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