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为何把皇位传给民间来的野小子?
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去世不过两年,不少官员就禀奏高宗,建议早立太子,以安社稷。宋高宗下令,从宋太祖的后人当中,选择辈分、年龄合适的子弟接入皇宫抚养。
不少人以为,宋高宗之所以在宋太祖的后人当中选择继承人,是因为宋太宗一脉都死绝了。其实不然。
宋高宗为何把皇位传给民间来的野小子?
据《宋史》记载,靖康二年二月,“金人要上皇如青城。以內侍邓述所具诸王孙王孫名,尽取入军中”。金人要求有关部门将大宗正司皇族玉牒中的皇子王孙一律抓捕。当时被迫随金兵北撤的北宋皇族、妃嫔一共有一万多人。
可是,宋太宗一脉并非真的被一网打尽。
据《蓉槎蠡说》记载:“靖康之变,金人欲尽得宗室。献计者谓宗正寺玉牒,可按名而得。酋长立命取之。吏持至,适酋有事暂去,户部邵泽民溥索观,每三两板,掣其一投之火,叹曰:‘不能遍活也。’”按照此书的说法,大约有三分之一多的皇族宗室存活了下来。
《蓉槎蠡说》是野史,在具体数据上或许有失实之处。不过,在官方修订的《宋史》中也记载了不少逃过劫难的太宗一脉宗室。
据《宋史·宗室二》记载,宋英宗生父濮王一脉的仪王赵仲湜就逃到了江南。赵仲湜是宋神宗兄弟、宋高宗的堂叔祖。赵仲湜的五个儿子都在南宋为官,几个人都担任节度使。赵仲湜一脉非常兴旺。濮王曾孙一辈(士字辈)的人还有许多,玄孙一辈(不字辈)的也有不少。《宗室二》中就记载了五位不字辈宗室。这些人都是宋高宗的子侄辈,正合适做继承人。
不过,宋徽宗的嫡派儿孙,除了赵构正在山东剿匪,躲过劫难外,都被金兵抓捕。有的学者认为,因亲支近脉都被抓光了,宋高宗才会舍弃太宗的远支后人,选择太祖的后人。
因为,选择宋太祖的后人,可以博取美名。
尚书右仆射(右相)范宗尹提出:“艺祖以圣武定天下,而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闵。朕若不取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在范宗尹看来,宋太祖创立北宋,功劳最大,子孙却没能继承皇位,是件憾事。此后百年,宋太祖一脉日渐零落,许多人都沦为平民。若是宋高宗能够效法宋仁宗,在宗室子弟中选择继承人,那必定可以告慰太祖在天之灵。
枢密使李回也禀奏高宗:“自昔人君,惟尧、舜能以天下与贤,惟艺祖不以大位私子,圣明独断,发于至诚。陛下远虑,上合艺祖,实可昭格天命。”昔日尧舜禅位,名传天下。宋太祖不以私情,将皇位传给弟弟宋太祖,受后世敬仰。若宋高宗能够效法宋太祖,那必定可以符合天意,符合民心。
因为有这两位大臣的进谏,宋高宗才说:“此事亦不难行,只是道理所在。朕止令于伯字行中选择,庶昭穆顺序。”宋高宗下诏,在宋太祖的后人当中选择“伯字辈”的两岁以上、七岁以下的小孩十人,接到京城候选。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伯琮(宋孝宗)从乡下来到了都城临安。
因宋太宗是以弟弟的身份继承皇位,违背父死子继的继承传统,加上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死得不明不白,在北宋时期就有不少人认为,宋太宗得位不正,甚至是弑兄夺位。一些野史中还说,领兵灭掉北宋的金太宗相貌酷似宋太祖。金灭北宋,是宋太祖不满子孙没有得到皇位,报仇来了。
宋高宗传位给太祖后人,可以博取敬天法祖,宽厚仁德的美名。这是《宋史》的解释,是南宋官方的解释。不过,却未必是历史的真相。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