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犯下了哪些错误,最终酿成了国耻?

对伺机侵略的潜在敌人随时保持警惕,是一位守土大员的首要职责,可惜的是,彼时的东北之主张学良并没有这种觉悟……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哀沈阳》其二

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犯下了哪些错误,最终酿成了国耻?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犯下了哪些错误,最终酿成了国耻?

今日的我们,无论从何种角度去反思“九一八”,张学良永远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如果他对日本关东军的动作稍有警惕,东北四省(今承德地区在当时为东北一省,热河)的失陷何又至于如此耻辱……

皇姑屯之后的愚蠢与 麻痹

1928年6月4日,一代枭雄张作霖乘坐的专列在南满铁路,皇姑屯路段行驶时,遭日本关东军预先埋设的炸药炸毁,被冲击波甩出车外,身受重伤的张作霖最终不治,张大帅的死亡,可以说彻底暴露了关东军早已按捺不住的野心。

作为一方守土大员,又和日本人结下了杀父之仇的张学良,在“皇姑屯”事件之后的总体表现,不得不说,只能用愚蠢和麻痹来形容(东北易帜等少数事件例外)。

1929年1月,张作霖时代的两位重臣,杨宇霆与常荫槐被张学良秘密处决。虽然二人的历史地位仍有争议(二人反对东北易帜),但不可否认的是,杨、常之死确实让不少东北军官兵心生不安,这样的军心动荡,对于六个月之后就要和苏军开战,直面强敌的黑省官兵来讲确实不是利好(常荫槐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皇姑屯事件中,前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和张作霖一同被炸死)。

张作霖死后的第二年7月,张学良没有将对外斗争的矛头指向与自己有杀父之仇,并且威胁就在眼前的日本,而是将目标定在了苏联控制下的“中东铁路”,(日本人控制下的南满铁路,反而没有受到张学良针对)。1929年7月,张学良驱逐了中东铁路的苏联职员,查封了哈尔滨市内的苏联商业机构。这一系列行为,最终引发了中苏两国之间的中东路武装冲突。

是役结束,东北军的两个主力旅与松花江舰队惨遭覆灭,客观而论,收回中东路主权的努力,确实是张争取民族国家主权的表现,在此战役中殉国的东北军健儿,亦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英雄。但是,张在1929年的这一行为明显不合时宜,中东路冲突直接产生了两个十分严重的后果:其一,与苏联的兵戎相见,使得唯一有实力能在未来干预日本关东军扩张的苏军,成为了彻底的敌人,打破了之前微妙的战略平衡;其二,在中东路冲突中东北军的战斗表现,以及事件收尾时中国政府的求和举动,以及要求国际调停的姿态,让日本关东军看到,张学良治下的东北军政系统,并没有得力应对外战的能力。

九一八,荒唐的撤退

在九一八事件爆发时,东北军有多少实力呢?东北军各路人马共拥兵四十四万之多,其中正规军二十六万余人。如果张学良对日本人日渐暴露的野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918事件前,“中村事件”,“万宝山事件”等日本方面先后发起的冲突摩擦,都使得东北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在1931年7月甚至亲赴北平,面见张学良陈词危局)将这些兵力,切实对日布防,预先制定好突然发生战乱时的应对预案,何惧区区一万零六百人的关东军之有?即使打不过日军,战败而失东北,也要强过不作抵抗,拱手相送三千万父老乡亲吧……

日军的频繁调动,黄将军等人的进言,并没能唤起张学良的应有的警觉,以至于918当夜,身染毒瘾的张本人(张戒毒开始要在1932年才开始)还在北平听戏,十余万东北军精锐也在关内驻防。

自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至1932年2月6日,日军攻陷哈尔滨。东北军爱国官兵和部分民间武装对日本人的较大抵抗一直未曾中断,在此期间,身负东北防御重任的张学良没有做任何有效反应……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