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李景隆有5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只有十几万人的朱棣?

我们常说“虎父无犬子”,意思是说父亲要是一个有才能的人,那么他的儿子一定不会太差,这句话在历史上确实得到了印证,比如政治上的司马懿和儿子司马昭司马师,文学上的苏洵和儿子苏轼、苏辙,军事上的周勃和周亚夫等等。可是并不是每一个虎父都像他们这样好运,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就没有得到一个好儿子,他的儿子李景隆几乎是亲手葬送了建文帝的江山,那么李景隆当时得到了建文帝的信任,手握精锐部队五十万,为什么打不过兵力少于自己数倍的朱棣呢?现在小编就为详细为大家介绍李景隆在靖难之役的所作所为。

李景隆有5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只有十几万人的朱棣?李景隆有5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只有十几万人的朱棣?

建文帝元年后半年,耿炳文带领的军队在和朱棣作战的时候接连失败,这让建文帝非常担心,皇爷爷朱元璋留下的老将都不能击败朱棣,那么还有谁能帮助自己对抗朱棣呢?这个时候心腹大臣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了一个人,他就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建文帝很信任黄子澄,于是就召见了李景隆,想要看看这个名将之后到底有什么才能。据记载李景隆长得十分英俊,并且充满自信,他在面对建文帝的时候侃侃而谈,将自己在兵书上学到的知识讲了出来。建文帝可能是求贤若渴,马上就决定让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并且加派20万人,和耿炳文留下的30万人兵合一处,集结了50万军队想要一举剿灭朱棣。

李景隆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终于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而相对的,朱棣居然也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李景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两人几乎是在一起长大的,所以对于这个童年玩伴的了解,朱棣胜过所有人。在得知李景隆替换了耿炳文之后,朱棣十分兴奋,他将自己的手下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这一战必胜,而获胜就全靠李景隆了。此时此刻的李景隆也想大展身手,他将所有的军队集结在一起,一改耿炳文防守的战略,开始主动进攻朱棣的大本营北平。

当时朱棣并不在北平,他带着自己的手下去了内蒙的大宁,去找弟弟宁王借兵去了,北平的守将正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他的手上只有仅仅数万,兵力相差在十倍以上。而朱高炽和李景隆不一样,朱高炽没有机会失败,他开始拼死抵抗,战败是死,战胜才能活,他的手下们也都知道这一点,于是个个犹如天神下凡,居然顶住了李景隆的进攻。当时并不是没有机会,李景隆手下有一个参将,看准了时机猛攻张掖门,就在马上攻破张掖门的时候,李景隆居然害怕功劳被抢,下令停止进攻,就这样李景隆失去了唯一一次可以攻下北平的机会,简直匪夷所思。

随后的战局陷入了僵局,一直等到朱棣带着宁王的精锐回到北平,双发才展开一场大战。当时李景隆也懂得围点打援的计策,于是在朱棣回来之前派遣了手下去狙击朱棣,可是李景隆并不知道朱棣的具体位置,这支负责狙击的部队只能漫无目的游荡,其实这就显示出了李景隆只会纸上谈兵,虽然知道该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好。朱棣顺利回来之后,双发的大战一触即发。当时朱棣虽然有了宁王的帮助,可是面对数倍于自己敌人,还是不能获得胜利。这个时候朱棣手下马三保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从两翼进攻李景隆所在的指挥所,只要在中心点的李景隆移动,那么对方的军队一定会惊慌失措。

朱棣采纳了马三保的意见,开始猛攻李景隆的指挥所,李景隆不愧是一个庸才,他见敌人疯了一样冲向自己,连忙逃跑,导致这一场战斗暂时停止,双方进入了休战,可是令朱棣没有想到的是,李景隆居然在当天晚上就连夜逃走了,并且丢下了正在攻北平的数万军队。朱棣高兴的手舞足蹈,并对自己的手下说,李景隆果然是一个庸才,我们获胜指日可待。后来虽然在山东李景隆差一点击败朱棣,但是却因为李景隆误以为朱棣有后援而再一次错失良机,这就是名将和庸才的区别。

李景隆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他胸怀大志,想要摆脱父亲笼罩在自己身上的影子,可是他过于天真。真正的战场不是书上三言两语就是写清的,在面对真正的血与火之后,李景隆胆怯了,他将一切抱负和理想都抛到了脑后,所以这就注定他当不了像父亲一样的名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