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英国人眼中的黎元洪:极端镇静具有深邃洞察力

一位英国记者亲身经历了辛亥巨变,他第一时间采访黎元洪、孙中山、萨镇冰、张彪、胡瑛等辛亥风云人物,从政治幕后到战争以及和谈期间的独家新闻。他对当时时局的实地观察与切身感受,真实客观,最接近本来面目的历史。

英国人眼中的黎元洪:极端镇静具有深邃洞察力英国人眼中的黎元洪:极端镇静具有深邃洞察力

“我们不会再容忍清王朝的统治。”

“中国必须建立一个以美国式联邦为样本的共和国,联邦制的中国必须尽快开放,为达此目的,中国与外国的资本和劳动力必须共同努力。”

“儒教可能会成为全国性的信仰,但我个人宁愿基督教的教义能在中国得到更为深远而广泛的传播,鼓励更多的传教士到我们的国家。”

“我希望推翻清王朝统治后,政府形式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以免发生大的贸易和商业动荡,也为了清帝国时期中国与外国外交联系的连续性。”

1911年11月20日,我对中国革命领袖黎元洪将军进行了独家采访。以上几点,实际上涵盖了他对我谈话的主要观点。我是革命开始后第一个与其单独交谈的外国人,因而得到了一张特别通行证,有到革命爆发地武昌任何一个地方的特权,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行动。

中国的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如果没有黎元洪,中国可能不会有这场革命,他的名声现在已传遍了文明世界的每个角落。

我对黎元洪的采访在起义发生地武昌进行。那一天,作为湖北省会的武昌到处显示出胜利的迹象。尽管几天来,在与清军的冲突中民军有点不利。从北京派遣来镇压起义的清军由荫昌将军率领。在武昌,我发现,和革命的初期相比,人们怀有更大的希望,领导人也更有信心。你会感到他了解人类的基本信仰,吸引了一些能干的人,他们打算把中国交还到中国人民手中。当一个人穿过围着城堡的街道,走入那些忙碌的、矢志为清政府控制的中国争取自由的人们中间,他会意识到,从前像一个沉睡的庞然大物一样沉默的中华民族的这一部分,突然发出了她的声音,下定决心向世界宣告,他们的行动意味着什么。这一地区的人正用一次生死攸关的内战去一赌国运。世界上发生过许多次内战———玫瑰战争及另外一些有其历史性深远意义的战争,但当看到像中国这样巨大的国家和能动员人类人口四分之一的民族进行内战时,就会在脑海中慢慢地确认这样一个事实:这场内战的意义要比以往所有的内战都要深远。好像是一场信仰与反信仰的战争,人们感到遇到了一群真正关心正义与改革的人,改革的目的是确保4亿人的长远利益,特别是在谈及领袖们时,必须要弄明白这一点。这是人民革命的实质,建立秩序和权利政府的基石。黎元洪将军像一个伟大的国家木匠,正根据目的和用途打造粗糙的木料。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极端镇静,具有深邃的洞察力,这是一般军人所无法企及的。他在极端紧张的脑力和体力生活中的忍耐力,正在向世界显示他是一个与生俱来的领袖。黎将军大约有48岁的年纪,乍一看,他给人以勇敢而冷静的印象。我禁不住一再注意到这位民族领袖的果断而老练的眼神,他能立即把话锋转向实际问题,并且对事实有真切的洞察力。他目光专注,全心投入。他的性格与其说是开朗不如说是坚强,他的话语中充满诚恳与真意。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