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抗战中川军伤亡惨重的原因

川军,指民国时期军阀派系之一。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一样的地方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早期的有刘存厚、熊克武,晚期的有刘湘,刘湘死后,川军形成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五个上将争雄的局面,外人称之为川军金木水火土五行。内部的派系繁杂,防区制盛行。内战之烈闻名全国,在抗战中四川担当了30%的税和出了40%的兵,重庆抗日胜利纪功碑书代表着这最华彩的一章。

1912年至1934年,历经22年大小400余战,四川军阀的混战终于有了大体的眉目,“面带三分憨相”的刘湘当上了四川省主席。川军打内战的恶名举国闻名,其人员素质、装备等,却堪称中国最差劲的杂牌!然而,抗战初起,川军将士即纷纷请缨参战。

抗战中川军伤亡惨重的原因抗战中川军伤亡惨重的原因

当时刘湘正在患病,执意抱病亲率首批10万川军出川抗日,说是要以血战一赎川军20年内战的罪过、洗刷川军“打内战”的恶名。然而,刘湘甫一出川即暴病而死。于是,川内军阀一时群龙无首,已经出川的川军将士更是成了“孤儿”。1937年9月从川中出来时,10万人都是单衣草鞋,一路向东,到寒冬之时却没有什么补给,也无人理睬。徒步行军千里,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以川军组成的二十二集团军逆着国民党的溃军,义无反顾地来到第二战区的山西前线,却饱受阎锡山晋绥军的欺压和白眼,连口粮都要自行解决,于是只好四处骚扰。阎锡山趁机向蒋介石告状,说川军是“土匪”,让蒋介石把川军赶回四川,蒋介石也想趁机撤并支解这些川军部队。幸亏李宗仁收留,向蒋介石的军委会求情,暂缓撤并川军编制,还为川军补充给养,把他们安置下来。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滕县一役,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以身殉国。

徐州会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其中一四五师守广德,在优势敌人的围攻下,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众,身陷重围,弹尽援绝。将军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也在战斗中负重伤。

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

川军李家钰部第四十七军,长期在晋东南作战,后编为三十六集团军,驻守河南,在豫鄂湘桂战役中,由于国民党上层指挥不力,豫西各部在混乱中转移,三十六集团军因是杂牌,奉命担任掩护。1944年5月,在河南陕县秦家坡,在转移途中的司令部直属队不幸与日军穿插分队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的川军最高级别将领。

川军在抗战中以硬战、血战闻名,前后出川300万兵员,共64万余人伤亡,除了英勇顽强外,蒋介石消除异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川军各部被分散抽调各处最前线,又得不到补给,再加上装备过于简陋,遂伤亡惨重。

抗战中的川军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中国军队的正规部队,而是一支地方军阀武装。无论是部队的装备和军事素质、部队待遇,都无法与国民党中央军相提并论。但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名声。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