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民国时期的另类军阀段祺瑞

说起黎元洪的政治对头段祺瑞,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段祺瑞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其祖父段佩与刘铭传、张树声、周盛波、周盛传等人既是同乡,又同隶属于李鸿章的淮军体系之下,早年因镇压捻军有功而官居淮军统领。段祺瑞于1865年出生于安徽六安县太平集北的段家老宅,其父亲段从文倒是人如其名,一直耕读在家。段祺瑞五岁的时候,父亲段从文在合肥买下百亩良田,随后举家搬迁,因此段祺瑞又被人称为“段合肥”。

民国时期的另类军阀段祺瑞民国时期的另类军阀段祺瑞

段祺瑞小时候主要受到祖父的影响,他在七岁的时候便被祖父段佩接到自己在宿迁的兵营,由此耳濡目染了军旅生活。尽管祖父给段祺瑞请了塾师带他念书,但年少时的段祺瑞却最喜欢舞刀弄棍,看书也只爱看排兵布阵、奇门遁甲之类的兵书(难怪袁世凯赏识他,原来两个人都有如此经历)。在那段日子里,作为小少爷的段祺瑞过得还是很惬意的。

但是,段祺瑞的好日子在14岁的时候戛然而止,因为他的祖父段佩在宿迁驻地突然亡故。失去了庇护的小段在军营中无以托身,只得将祖父的灵柩扶送回合肥老家安葬。不久,小段又只身一人步行2000多里,在风尘仆仆数十天后,终于赶到山东威海投奔了堂叔段从德,并在他的手下做了一名小兵。这一年,段祺瑞才16岁。

不幸接踵而至。就在段祺瑞来到威海的第二年,其父段从文在赶到威海看望儿子后,在回家途中被盗贼所害(离家不过30里地),盘缠掳掠一空,年仅39岁。噩耗传到威海后,段祺瑞请假奔丧而未获得批准。八个月后,段祺瑞的母亲因为哀痛过度,也不幸亡故。一年之内,父母双亡,段祺瑞这次才被批准回家奔丧。

回到家中后,看着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大妹启英12岁,二弟启辅10岁,小弟启勋9岁),18岁的段祺瑞心情十分沉重。作为家中的长子,段祺瑞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必须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生活的重担。

家庭的变故和养家糊口的重担,使得段祺瑞心事重重,愁眉不展。作为普通一兵,段祺瑞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的。时来运转的是,李鸿章在1885年创立了天津武备学堂并拟从淮军中招收学员,刚满20岁的段祺瑞听说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他决心要抓住这改变命运的绝好机会,于是立刻报名应征并在考试中名列前茅,最终被选入炮兵科学习。

两年后,段祺瑞以“最优等”的成绩从学堂毕业,随后又被选派到德国去学习军事。据说,在初选名单里本来是没有段祺瑞的,但李鸿章看到选派人员中安徽籍的只有两个人,心中十分不悦,于是把山东籍的划掉一个,而改选了一个自己的小老乡,这个小老乡就是段祺瑞。说起来,李鸿章被人称为“李合肥”,段祺瑞后来也被称为“段合肥”,这两人还真有点缘分呢。

到德国后,段祺瑞等人进入柏林军事学校学习。在校期间,段祺瑞还闹起了剪辫风波,因为德国人看到中国人留着长辫子,觉得十分可笑,暗地里骂他们是“中国猪”,段祺瑞气愤难平,于是拿起剪刀要剪掉脑后的辫子。这时,督学荫昌正好进来,他看见段祺瑞要剪辫子,慌忙加以制止,这才避免了一场麻烦。

在其他人已经学成回国后,李鸿章再次指派段祺瑞前往克虏伯兵工厂实习,以熟悉并学习世界最先进火炮的制造和使用技术。直到1890年底,25岁的段祺瑞才返回国内,在进入北洋军械局不久,又调入威海随营学堂充当教习。可惜的是,当时的清军对这些军校毕业生不甚重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被委以教习之类的闲职,而没能进入军营中做带兵官。当时的军界风气,那些行伍出身的旧派军官大都看不起军校毕业生,他们认为这些娃娃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不能委以重任,即便段祺瑞这样留洋回来的优秀军官,也屡屡遭到这些旧军官的排挤。

直到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后,那些军校毕业生才开始得到重用。当时袁世凯请当时任天津武备学堂总办的荫昌推荐人才,荫昌很自然的便想到了段祺瑞,并将他推荐到袁世凯的门下。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是一支拥有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等多兵种的新式部队,其中炮兵就有近2000人,段祺瑞随后被委任为炮队统带,并得到袁世凯的极大重视。当时段祺瑞带的这支炮队有速射炮、重炮等60门,战马近500匹,这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支正规化的炮兵部队,段祺瑞也可以说的中国第一任炮兵司令。

随着袁世凯的不断升迁,段祺瑞也跟着沾光,陆续做到了北洋六镇的统制之职。在清朝覆灭后,段祺瑞做过几任陆军总长,后来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而隐居西山。袁世凯死前,命人将段祺瑞找来并将国事托付给他,段祺瑞也由此做上了民国的内阁总理,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人物。

段祺瑞的为人一向古板严肃,不苟言笑,给人的印象是不太好打交道。他平时的生活也是很有规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一般情况下,他都是在家吃早饭,随后上书房看公事;看完公事后去衙门,中午再回来吃饭。

吃过中饭后,老段一般会在内客厅睡个中觉,然后有客的时候会客,无客的时候就与棋手们下下围棋,或者找一些诗人搞搞诗会,当时王揖唐、梁鸿志等人便是段府的常客。晚饭之后,老段照例要打一会牌(麻将)。

段祺瑞非常喜欢下围棋,当时他还特意养了一批棋手,后来加入日本籍的国手吴清源,他小的时候便经常陪老段下棋,每月发给工资。据说,那些棋手和段祺瑞下棋时都十分识相,既不能赢段祺瑞,因为老段自尊心很强,输了他会很不高兴;但也不能多输,因为多输的话,会让段祺瑞看不起。

据称,有一次段祺瑞和儿子段宏业下棋。棋到终盘,段祺瑞大负,气得他跳起脚来,把棋盘掀翻,并怒斥段宏业道:“你这小子,一无所能,就知道玩这个,你以后有什么出息?”段宏业被斥后,只得诺诺而退(想必儿子输给了他,段祺瑞又会笑骂:“你这小子,连个棋都下不好,你以后还能干什么?”)。段宏业是到段祺瑞的大儿子,平时最喜欢吃喝玩乐,素无大志,他在外面一向是花天酒地,唯独见了老段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大气也不敢出一声,这不,赢了棋还被老段斥责一顿,他屁也不敢放一个。

唯独有个小棋手却不畏惧段祺瑞,这就是后来成为著名棋手的吴清源。吴清源做段府的棋手时年纪还小,也最受段祺瑞的喜爱。他在和老段下棋的时候到是毫不客气,俩人经常能下个旗鼓相当,但随着吴清源水平的不断提高,段祺瑞和他对弈往往输多赢少,后来也就不再和他下了。吴清源后来入了日本籍,成为日本围棋界的一流高手。

段祺瑞脾气大,治家严,手下的人都战战兢兢,不敢犯错,特别是不敢向来宾索取门包。按前清的规矩,一般大官的门房都有一个陋规,那就是收取门包,否则就进不了门。段祺瑞大概吃过这个“门包”的亏,因而最恨别人收门包,他要是听说谁收门包,还真能把人拉出去枪毙。按中国人的习惯,过年过节的,终究要礼尚往来,而地方上的官员来京办事,也一般会给重要的京官送点礼,这个规矩,唯独到了老段这里行不通。每逢有人将礼物送到段公馆,门房都是将之放在内客厅门口的条案上,等段祺瑞亲自过目后定夺。段祺瑞每次路过时,总是仔细地看了又看,最后挑一两件最不值钱的留下,其余的全部让人送回。

有一次,江苏督军齐燮元给段祺瑞送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围屏,围屏上镶有各种宝石,五颜六色,非常漂亮。段家的人喜欢得不得了,晚上还偷偷起来观看。但第二天早上,段祺瑞便令人送回。张作霖有一次给段祺瑞送了一些东北的特产,如江鱼、黄羊等,在其副官的一再恳求下,段祺瑞才收下两条江鱼,这已经是非常大的面子了。唯独有一次冯玉祥给他送了一个大南瓜,老段倒是很中意,没有送回。

另外,段祺瑞还不准家里人说私情。譬如有个老妈子托段祺瑞的一位姨太太替他的一个亲戚找个小差使,这刚一张口,段祺瑞的鼻子就气歪了。他大骂道:“好啊,你们想卖官还怎么着?你拿了人家多少钱!快说!”因此,在段祺瑞的面前,谁也不敢乱托人的。

段祺瑞不但对自己严苛,对别人也是非常严格。他手下有个姓苏的军需官,他买了个小丫头,而他的老婆经常虐待这个小女孩,三天两头把人家打得鬼哭狼嚎。不知怎么的,这事传到了段祺瑞的耳中,他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将苏军需和小丫头带来,自己则怒气冲冲在大客厅等着问话。

当时的场面可谓是杀气腾腾,如同旧时衙门上堂一样。等苏军需到后,段祺瑞拍着桌子大骂,并令手下用军棍重责40大棍。这下把苏军需吓得浑身发抖,连连求饶。段祺瑞骂了半天后,气才消了下去,随后便吩咐手下将小丫头送到后院,让自己的家眷收养下来。

不过,段祺瑞只是表面上看起来严肃,其实内心也是真性情。段祺瑞少年的时候随祖父在宿迁军营,在当地私塾读书时认识了几个同年好友,后来段祺瑞做上了总理,发达了,其中的一个叫申孟达的好友便试着来北京找他。刚开始的时候,申孟达害怕段祺瑞已经认不得他了,于是先写了封信让人送到段府,不曾想段祺瑞在接信后便立即派人送上银元200元,三天后,段祺瑞亲自来接,一下子就开来了十几辆小汽车,并让人好生招待。

当年跟随段祺瑞祖父段佩的几个老人,后来也被段祺瑞接到府上。其中有一个叫刑宝斋的,他每次提到段祺瑞的时候,常说段祺瑞小时候一天到晚鼻涕邋遢,刑宝斋看不上他,那时骂他:“你这叫什么少爷啊,一点都不爱干净!”

刑宝斋常跟公馆里的人说这事,有的人听烦了,便反诘道:“你不是看不上他吗?可人家如今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你现在还在给他买笤帚!”刑宝斋被堵得没话说,只好结结巴巴地说:“我哪知道他有这一天啊,我要知道,当初也对他好点啊!”

《一士类稿》中有个这样的记载,说段祺瑞刚做上边防督办的时候,一日雪后,他偶至街头散步,忽然问随行的小僮:“边防处距此远不远?”小僮说不远,于是段祺瑞便让他带他去看一下。到了边防处,卫兵见一个衣冠朴旧的老头昂然入内,便厉声呵止。小僮赶上前斥道:“这是段督办,你怎敢如此无礼!”卫兵听后十分惊愕,慌忙请罪并报告处中重要职员,恭迎段祺瑞入内视察。众人平时都见不到段祺瑞,今天看到他突然莅临,以为有什么大事要宣布,于是一个个都肃侍静候训示。段祺瑞微笑道:“今日下雪,我乘兴闲游至此,你们不必管我了,各自回去办公吧。”说完,段祺瑞便让众人散去,自己则到督办室小坐了一会,随后仍旧缓步而归。

作为民国年间的大人物,段祺瑞一生不蓄私财,不徇私情,不拥兵自重,这在军阀中,无论如何也算是至为可贵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