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侯与周宣王之间的故事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周宣王的评价是“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
那么,诸侯不宗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最有可能就是周厉王晚期到共和执政的数十年中。到周宣王之时,复古派系成为掌权者,重新启动分封贵族的体系,对各诸侯国的态度,也逐渐向好,特别是周厉王时期与诸侯争夺利益的事情,渐渐不再存在。
当然,聪明的周宣王采取的方式,是让诸侯国帮助自己讨伐周边敌国,以此转移诸侯们的注意力,毕竟战胜诸如犬戎等部族后,周王室又可以推行分封之策,天下诸侯为继续扩大疆域,便都非常积极的参与东征西伐,其中就连勤俭的晋王室也开始沉不住气。
晋献侯曾多次跟随周王征伐四方,数代的耕耘,前任的勤俭,为晋献侯创造了强大的机遇。数年累积的晋国国力,终于可以在晋献侯时开始显示给诸侯们看。晋献侯的多次作战,均以全胜为结果。
晋献侯主要活跃于周宣王的前半期,也是周宣王推行改革、重振王室威权的时代。此时有个叫仲山甫的臣子,正在全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即废除“公田制”和“力役地租”,全面推行“私田制”和“什一而税”。周宣王的举措,就是与他父亲的国家垄断土地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把国有资产放之四海,特别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商业贸易。
晋献侯与周宣王之间的故事
这当然是打中了诸侯们的痛点,即诸侯们期图通过荒地开垦以拓展疆域,以前没有周王的允许,就是纯粹的空想。而在周厉王朝,国家垄断土地的政策,让天子与诸侯贵族们的矛盾越显尖锐,尤其是西周当年的分封大国,如齐国晋国鲁国等。待得共和执政数年过度而后,诸侯们各自为政,苦心经营,但对土地的需求,仍然不可避免的达到一个高度。
对周宣王而言,一是需要忠诚的诸侯以彰显王权,二是需要诸侯们不断壮大即是有能力拱卫王城,三是经国人暴动而后,周天子和王室充分意识到改革可能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便讳疾忌医,不再提及改革,而是主动与诸侯们建立好关系,比如常常出巡即让晋献侯等重要诸侯随行,就是这种政策的重要体现。
因此晋献侯面临的时代,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发展的时代。但积蓄多年的经济实力,在什么样的形式里可以得到展现呢?那当然就是战争。
西周的动乱让周边的戎夷和一些小诸侯国寻得可乘之机,开始蠢蠢欲动。在巡游途中,周宣王便命令晋献侯开动战争车轮,讨伐那些不太听话的诸侯们。
晋国成为西周的重要锐器,周宣王想要中兴,晋献侯想要成为西周最为重要的诸侯国,此时为最佳时机。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与其他大诸侯国相比,齐国实在是太远,鲁国经王储之争,已经不够听话,周天子可以依靠的最佳诸侯,除了晋国,没有其他诸侯。
当然,周宣王对政治是有着相当的敏锐感的,他既要依靠天下诸侯,又需要平衡各方的权力,即便晋献侯屡立功勋,却也不能成为周宣王的唯一保镖,周宣王要扶持更多的信徒,用以壮大周王室的武力,也即如此,西周末期最为著名的诸侯国即将崛起,也是在周宣王的帮助下,这个诸侯国甚至一度超越晋齐等老牌诸侯,并最终导致西周的灭亡。那么,这个诸侯国又是谁呢?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