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是什么人建立的?又是怎么灭亡的?
一、渤海国的源流
穿过岁月的城墙,我沉浸在东北大地白山黑水的圣灵之中。
一望无际的淡蓝,蓝的那么纯粹。太阳总是雄浑的,仿佛对我诉说着什么?有关渤海的历史纷至沓来。
渤海国,是大唐王朝时期立国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藩属国,被誉为“海东盛国”,鼎盛时期其领土包括今吉林大部,黑龙江与辽宁部分地区,朝鲜半岛北部以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一带,地跨长白山,立国二百余年(公元698年到926年),设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也是一个不好惹的主儿。
追溯其源流,渤海人在隋唐叫靺鞨,南北朝叫勿吉,汉代叫挹娄,先秦叫肃慎。
渤海国,是由靺鞨人(渤海人)建立的,说来这渤海国兴也契丹,亡也契丹。
隋炀帝大业年间,营州(今日之朝阳)契丹首领孙敖曹及靺鞨首领突地稽等人奉诏居于柳城(朝阳)周边,也就是说被安置到营州一带生活。
到了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又诏封契丹首领孙敖曹为云麾将军、辽州总管,靺鞨首领突地稽为燕州总管,依旧让他们在营州一带居住,说明当时孙敖曹率领的一部契丹人与突地稽率领的一部靺鞨人相邻而居,关系十分友好。
到了大唐女皇武则天执政时期(后周万岁通天元年),居于营州一带的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因不满营州官府对契丹人的压迫,愤然起兵反唐,攻陷营州城,大破前来镇压的大唐人马。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传檄天下,以“还我庐陵相王来”为号召,打出了倒周(武则天)复唐的旗帜。
这孙万荣就是孙敖曹的孙子,与靺鞨人关系密切。因此,当时聚集在辽西一带的靺鞨人也跟着起哄与契丹人一道造大唐的反。
不久,李尽忠去世,孙万荣被推为可汗,统率契丹人继续反抗大唐,攻陷冀州,举世震惊。
唐王朝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与之协同作战的库莫奚人临阵倒戈,东突厥默啜可汗袭击了契丹人的后方,俘虏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妻子儿女以及部众万余,契丹军崩溃,孙万荣也被部下所杀。
渤海国是什么人建立的?又是怎么灭亡的?
一直随李尽忠造反的靺鞨人首领乞乞仲象与乞四比羽见形势不妙,带着部属脱离了反唐阵线,一路往东北逃窜。
武则天一看这靺鞨人是想借机返回故乡,就不想树敌太多,便顺手人情封了他俩分明为震国公与许国公。
乞乞仲象比较识趣,接受了这一封爵,恰好借以来号召靺鞨人,而乞四比羽认为武则天这个霸道的女人没安好良心,拒不接受许国公这一封爵,其结果自己的吃饭家伙也搬家了(被投降大唐的契丹人将领李楷固所杀),乞乞仲象闻讯,又惊又吓,半路也生病死了,他的儿子大祚荣是个英雄,收拾靺鞨余部,击败了追赶的唐军,其中负责征讨的大将就是契丹人李楷固,他手下的兵马也以契丹人为主,但李楷固中了大祚荣的埋伏惨败,随征的契丹人大部分阵亡,也就是从这时,契丹人与靺鞨人结下仇怨。
大祚荣回到东北立稳脚跟,建立了震国,后来大唐皇帝变成李隆基,大祚荣接受唐的册封,成为渤海郡国。
大祚荣去世,其长子大武艺即位,积极扩张实力,大唐王朝虽然在东北设有安东都护府,却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而且安东都护薛泰联合库莫奚首领李大辅率兵攻打契丹,被契丹“衙官”(实际的军事首领)可突于击败,李大辅被杀,薛泰被擒。
唐王朝为了压制渤海,册封渤海北部的黑水靺鞨为勃利州,借以牵制渤海。
素有大志的大武艺自然不甘心让唐王朝在自己背后插上一把尖刀,便命令其弟大门艺率兵征讨黑水靺鞨。
然而其弟大门艺拥有了兵马,反而发动兵变,与其兄大武艺争权,结果被其兄好一阵收拾,大门艺兵败逃到唐朝,很想借助唐的实力登上渤海国王位,终归没能得逞。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渤海联合契丹与突厥(其时突厥汗国强大,渤海与契丹都臣服于突厥汗国)与唐王朝发生一次马都山之战,唐军一万余人被歼灭六千余人,从此也就采取羁縻的政策,承认了渤海国的存在。
时光荏苒,一晃,二百余年过去,强盛的大唐帝国灰飞烟灭,而雄居于东北的渤海国依旧享受着自己惬意的生活。而草原上的契丹人,经历了大贺八部联盟的破裂到遥辇八部联盟的重组,逐渐恢复了生机,到了大唐末年,契丹别部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取代了遥辇氏,成了契丹人的老大,历经二十余年的南征北战,羽毛渐丰。
耶律阿保机是一个头脑十分清晰又明智的人,与其南下牧马,不如挑选更弱的对手,扩张实力。
公元924年,耶律阿保机决定做两件大事,一是西征吐浑、阻卜、党项诸部,二是拿下东北的渤海国,并在西征前发了一道令人有些费解的诏书:
上天降监,惠及丞民。圣主明王,万载一遇。朕既上承天命,下统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
渤海国是什么人建立的?又是怎么灭亡的?
这分明有点安排后事的意味,预言自己的死期,明确表明两件大事未了。其一就是西征,其二就是拿下渤海。
西征胜利后,耶律阿保机又颁布一道诏书:“所谓两事,一事已毕,惟渤海世仇未雪,岂宜安驻!”
那么,耶律阿保机所说的与渤海“世仇”是指什么呢?
追溯其原因就是指当年李尽忠与孙万荣反唐,乞乞仲象在关键时候背叛了契丹人,率部族东逃,随后其子大祚荣又大败唐王朝派出的以契丹人李楷固为首前来征讨的人马,让契丹人伤亡惨重,给契丹人几乎造成灭顶之灾,很多年才恢复原气。
说来这“世仇”已经积累了二百二十余年,实则是耶律阿保机进攻渤海国所找的一个借口,鼓励士心而已。
公元925年12月,耶律阿保机下令亲征渤海国,几乎把所有能动员的都发动起来,可见对拥有五京十五府的渤海国也没有十足的必胜把握。
皇后述律平、皇子耶律倍、耶律德光以及自己的弟弟迭剌、安端、耶律苏随行,几乎所有的班底都倾巢而出,并且在出征前祭木叶山。
以亲信的堂弟耶律羽之带一支精锐骑兵为前导,第一个目标就是位于今辽宁开原市境内的渤海国扶余府。因为这里曾经是古老的扶余人的王城,地理位置重要,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战可进,退可守,拿下扶余府便有了支撑点。
耶律阿保机善于用兵,深知硬碰硬付出的代价太高,就采取长途奔袭的策略,人马突然出现在扶余城下,打了渤海一个措手不及,根本就没有一点准备的渤海人,轻松地让耶律阿保机拿下了扶余府。
当渤海国国主大諲譔(音:英转)听说契丹人攻打扶余府,渤海国上下震惊,匆忙派老相率三万人马驰援,扶余府失守六天后赶到扶余府附近,显然渤海国上下根本就没有想到耶律阿保机采取的雷霆行动,仓促应战,军队已经多年不打仗,早就没有了战斗力。
耶律阿保机看到渤海国又把“肥肉送到口里”,这三万渤海人马是大礼,命令皇弟安端、北府宰相萧阿古只等将领率万余契丹铁骑迎战。而没等大队人马加入战场,萧阿古只率领的五百精骑已经瞬间大败了渤海三万援军,这渤海也太菜了。
随后马不停蹄,留皇弟安端与亲信堂弟耶律覿烈驻守扶余城,以儿子耶律倍、耶律德光率先锋人马,以皇弟耶律苏、北院夷离堇斜涅赤、南院夷离堇迭里各统精兵,直捣渤海京城,擒贼先擒王。
渤海国王大諲譔没想到契丹人仿佛神兵天降,一夜间就包围了渤海国都忽汗城,此时城中精兵已经被老相带走,已被击溃,他感到已经无力抵抗,便宣布投降。
耶律阿保机也没有想到这么轻松就拿下了渤海,便亲率大军驻扎在忽汗城南,接受大諲譔的投降。
渤海国是什么人建立的?又是怎么灭亡的?
大諲譔按照中原的礼俗,身着素服,手牵着一只羊,后面是文武大臣三百余人出城投降,可惜了大諲譔的列祖列宗出了无数英雄。
耶律阿保机命令大諲譔传檄渤海所有州县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皆归契丹所有。
从契丹人攻克扶余府到兵临渤海都城,迫使渤海国王大諲譔投降,前后不足二十天,可见兵贵神速、攻其不备的重要性。
就在耶律阿保机分派将领前往各地接收渤海城池的时候,发生了点小意外。耶律阿保机派出以亲信康末怛为首十三位侍卫进入忽汗城,督促渤海官员收缴兵器,统计财产时,由于康末怛等人过于傲慢无礼,被愤怒的渤海将士所杀。
大諲譔深知闯了大祸,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关闭城门,不再投降。
耶律阿保机大怒,果断攻城,一举拿下,大諲譔成了俘虏。
耶律阿保机清醒地认识到,有大諲譔一族在渤海就是一个祸根,宣布将渤海国改名东丹国,忽汗城为天福城,立长子耶律倍为人皇王,统治原渤海国所辖府州县,以三弟迭剌为东丹左大相,原渤海老相为东丹右大相,原渤海司徒大素贤为东丹左次相,堂弟耶律羽之为右次相,把大諲譔全族迁到契丹国都,从此,立国二百二十余年的渤海国宣布灭亡。
滚滚渤海水常流,浪花淘尽英雄。一幕幕历史传奇开场又谢幕,无论是渤海还是契丹,都是历史的过客,赋予了深刻的命题,兴亡与成败,内涵丰富。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