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唐朝后期的中央军支柱:神策军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神策军原为西北的一支戍边军队。然而,随着吐蕃的崛起,神策军逐渐成为唐朝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开元天宝年间,唐朝与吐蕃展开了一系列的拉锯战。唐朝在此时建立了包括神策军在内的防御链条。神策军设置于临洮以西二百余里的磨环川,位于洮水南岸,与洮阳郡隔水相望。自哥舒翰击败吐蕃后,神策军正式登上了唐代历史的舞台。

安史之乱爆发后,神策军在卫伯玉的带领下,挥师千余人,踏上内地的战场。他们参加了759年的相州之战,攻围安庆绪的军队。九节度兵败邺城后,卫伯玉与宦官观军容使鱼朝恩一同退守陕州,防御叛军的再次进攻。此时,神策军的故地已被吐蕃占领,但卫伯玉所统之军仍沿用神策军的名号,伯玉更是被任命为兵马使。伯玉入朝后,这支军队归陕州节度使郭英乂统领;而英乂入朝后,神策军则由宦官鱼朝恩统领。在这期间,鱼朝恩将陕州节度使所辖的军队并入神策军,使其扩大为万人以上的大军。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战斗力和严明的纪律,成为唐朝后期的重要军事力量。

唐朝后期的中央军支柱:神策军唐朝后期的中央军支柱:神策军

广德元年即763年,吐蕃进犯长安,唐朝中央禁军溃败,唐代宗逃往陕州,鱼朝恩率神策军护卫代宗,长安被收复后,鱼朝恩率领的神策军被编入禁军。765年,吐蕃军队再次进攻关中,神策军于是驻屯苑中,分为左、右厢,正式成为皇帝的禁军。770年,鱼朝恩被赐死,以后十几年均以本军将领作为兵马使统领神策军。

建中四年即783年,德宗以司衣卿白志贞为兵马使统领神策军,却遇到所谓泾卒之变,唐德宗出奔。兵变倍平定后,唐德宗认为文武臣僚不可信赖,兴元元年,命宦官分别节制神策军,为左、右厢都知兵马使。786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中尉,左右神策军成立后,各设大将军一人,正二品;将军各四人,从三品。统军各二人,正三品。神策军最高统帅为护军中尉,神策军皆受其节制。由于神策军分屯在京师与关中要塞之地,所以在两护军中尉之下设左右神策行营,分统京畿和所在地区军队。

唐后期,由于朝廷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的局势使唐朝统治者认识到必须拥有一支由朝廷直接掌握的、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加强神策军势在必行。神策军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扩编,在唐代宗年间,主要收编了平卢镇邢君牙部、阳惠元部、安史降将尚可孤等部;第二次大规模扩编是在德宗贞元年间,主要收编镇国镇骆元光部、朔方镇李朝采部、河东镇浮璘部等;又以“神策行营”的名义强行把京畿和关内的诸军兼并如凤翔镇银夏镇的军队等;另外还招募了部分新兵;在后面的几年神策军不断收编当地的地方军;使得神策军的兵力达到了15万人;几大扩充了中央军的实力;到唐穆宗初年;神策军的兵力达到了18万人;此时的神策军达到了全盛时期;此时神策军的主要成分为原藩镇军队或边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神策军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禁军也是一只朝廷直属的野战部队;比较好的完成了守卫京师和震慑地方的任务;同时也阻遏了吐蕃的侵扰;自唐德宗贞元以来京畿和关内地区保持了长期稳定局面这和神策军的监临作用也是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