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汉灵帝为何不杀掉专权的十常侍?

说起汉灵帝大家都知道,因为《三国演义》开篇就写到,在汉灵帝时期发生了黄巾军起义,这件事也是正式拉开汉朝群雄割据时代的大幕,而黄巾军起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跟当时的宦官专权有关系。其中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被称之为“十常侍”,而汉灵帝与他们的关系也非同一般。

汉灵帝曾经常无耻地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让皇帝认宦官为父母,这到底是是为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灵帝的继位实属沾光在自己年龄小的优势上,当汉恒帝死的时候,因为身后无一子嗣,而朝中大权掌握在窦家,其中窦太后和其父亲窦武,为了能够继续掌握朝政,控制朝廷于是开始选择为继承人,但他们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年龄小。

12岁的刘宏就这样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他的汉章帝玄孙,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而刘宏就是汉恒帝的亲堂侄,汉灵帝本以为登基成为皇帝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窦家的专权让他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就在这时,外戚和宦官之间产生了争执,而以宦官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发动了“九月辛亥政变”,竟然取得了胜利,最终外戚窦家势力被铲除,而曹节、王甫等人顺势交权于汉灵帝,可以说汉灵帝非常感激他们,于是大大赏赐了他们,并称之为心腹,而这其中就包括张让和赵忠。

汉灵帝为何不杀掉专权的十常侍?汉灵帝为何不杀掉专权的十常侍?

演义第一回,就点明乱自上起,而罪魁祸首就是十常侍,从汉桓帝时代的曹节,到勾结张角的封谞,到把持朝政的赵忠、张让等人,都是十常侍之一。十常侍在汉灵帝时期更加嚣张跋扈,这些人互相勾结,排除异己,只要和自己意见不合,就找机会将对方驱逐或诛杀。对一些剿灭黄巾有功的大臣,赵忠、张让等人也毫不客气,只要没有上交保护费,一律罢免官职。就算是皇甫嵩、朱隽等一方诸侯不交钱,也照样罢他们的官。十常侍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但很奇怪,汉灵帝却对他们非常信任,视之为忠臣,更不会舍得杀掉十常侍了。

十常侍究竟有什么本事,让汉灵帝如此信任他们,就算是有人当面揭穿,灵帝也信之不疑?

汉灵帝登基之时只是一个12岁的小孩子,而宦官们能够直接交权于汉灵帝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够掌控皇帝,无论是一开始的曹节、王甫,还是后来的张让、赵忠,他们都把青春期的汉灵帝服侍的“无微不至”,只要你皇帝开心,我们想尽办法做到,心智还不成熟的汉灵帝完完全全被宦官抓住了“心”。

青春期的汉灵帝,喜欢玩,于是就有各种玩物进入宫中,汉灵帝也是喜欢美女,于是张让等人为皇帝满世界寻找美女,并且修建了“西园”,美女们全部藏至于此,而且张让还专门修建了“裸泳馆”,供汉灵帝嬉戏玩耍,在张让等人的花言巧语和各种献媚之下,汉灵帝彻底沦陷了。

汉灵帝沦陷之后,就是他的母后董太后了,董太后其实更好摆平,因为她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爱钱。

汉灵帝为何不杀掉专权的十常侍?汉灵帝为何不杀掉专权的十常侍?

董太后是一个吝啬之人,在当上太后的她可以说美的她不行不行的,但是开始是窦太后专权,她只能称之为贵人。随着窦太后的去世,他开始坐上太后的椅子,于是她开始干涉朝政,而张让等人皆知道她的爱好,于是就开始献计“卖官”,董太后一听便同意了,开始指使汉灵帝卖官,自己则收纳金钱,并且堆满屋子,可能这就她的癖好,每天数钱。

随着卖官的钱财越来越多,董太后每天都数不过来了,于是她也被宦官给彻底折服了。

汉灵帝这个人从下没了父亲,可以说胆子也小,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安全感,进入宫中不久就面临着外戚和宦官的争斗,宦官最终的胜利也让他很是高兴,并且因为宦官每天都陪在自己身边,深宫中唯有宦官左右侍奉自己,而外戚之争也对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影响,而在这时汉灵帝所信任的就是宦官,因为他们带给了自己安全感。

就是这种安全感,让汉灵帝开始宠幸这些宦官,也让很多士大夫和贵族都痛恨宦官,于是才有了之后第二次党锢之祸,最终也都是宦官取得胜利,都是因为汉灵帝不会相信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大臣,只愿意相信自己身边的这些宦官。

也就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汉灵帝执政期间,宦官在这时的编制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啊,汉灵帝更是打破一些祖制,一次性册封了十二个中常侍,史称为“十常侍”。所以在汉灵帝眼中,他自己能够坐稳东汉王朝的江山,都是因为宦官所致,宦官对于他来说就是再生父母一样,所以他才会经常跟人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

汉灵帝为何不杀掉专权的十常侍?汉灵帝为何不杀掉专权的十常侍?

当朝政日坏,百姓愁苦,长沙的区星率领民众反叛;渔阳的张举、张纯造反,张举还称天子,张纯也不赖,做大将军。当下面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十常侍都把这些走着隐瞒起来,并不汇报给汉灵帝。于是,当汉灵帝在宫中和众人宴饮的时候,谏议大夫刘陶跑到汉灵帝身前放声大哭。灵帝心里有点窝火,自己正高兴,真是败兴!但还是压住火气,问刘陶为何大哭。刘陶就说:“天下危在旦夕,陛下怎么还能够和太监在一起喝酒取乐呢?”自古以来,文人都喜欢夸大其词,一如现在网间诸多文字。作为谏议大夫,玩弄文词是基本功,可这个刘陶还不过关。虽然说忠义可嘉,但要长期抗战,还得先保住性命再说。开口就是天下危在旦夕,置汉灵帝于何地?不就是当面批评灵帝混蛋,就是他害的吗?难怪灵帝生气。

灵帝说:“天下承平日久,有何危急?”看灵帝语气,有些质疑,有些反问,但还没有想治刘陶的罪。灵帝知道天下纷乱吗?应该不知道。一方面是十常侍有意隐瞒各地奏报,另一方面是作为天子的汉灵帝自己,自视甚高,根本不会觉得自己的统治会有什么问题。

十常侍经常歌功颂德,隐瞒真相,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一个原因。

当然,十常侍就命人将二位大臣在狱中杀害,同时矫诏命令孙坚担任长沙太守,去剿灭区星;命令刘虞为幽州牧,去剿灭渔洋张举张纯。孙坚精通谋略,不出五十天就平定长沙,而刘虞得刘备帮助,数日大战就击溃张举主力,渔阳尽平。十常侍代表朝廷封赏孙坚为乌程侯,拜刘虞为太尉,连逃犯刘备也被免除当日鞭打督邮的罪过,任命为平原县令,平原县广有钱粮,刘备的日子舒服了很多,怨气自然也淡了很多。

十常侍虽然贪婪,但并不昏聩,问题出现及时进行补救,当然他们这么做是无奈之举,只是为了更长久地维系自己的权力。也因为如此,成为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四个原因。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