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为娶一个女人与教皇翻脸,却让英国摆脱了教廷的桎梏
16世纪基督教世界掀起了一场宗教改革风暴,马丁·路德的理论得到了德意志诸侯及农民们的支持。瑞士、瑞典、挪威、德意志部分地区相继转投新教阵营,甚至连天主教势力及其根深蒂固的法国也受到了加尔文派的冲击。而此时孤悬海外的英国也在天主教和新教之间摇摆不定,不过这并不是因为革命的怒火已经烧到了不列颠岛,而是因为国王亨利八世的出尔反尔,他在宗教改革初期本来是罗马教皇坚定的拥趸,尽管罗马的那些教士们贪婪邪恶,但并没有侵犯英国的利益,双方甚至为了因为对付法国的扩张主义成为了结成了战略同盟。而这位国王为了满足自己作为男人的欲望,为了娶一个女人而与教廷彻底翻脸。
路德的理论曾经让为人慷慨的利奥十世非常头疼,他想要一个有地位的人反击路德的言论。而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主动请缨,要从神学的范畴对新教徒进行打击,正迎合了教皇的意愿。要说起来亨利在神学方面也是颇有造诣,他从小就被父亲亨利七世送去学习那空洞又荒谬的学问,热情奔放的王子学习到了很多玄之又玄的知识。利奥十世批准了亨利想要阅读异端作品的请求,他便开始动笔评述了圣托马斯的学说,为被路德抨击的七项圣事进行辩护,反对路德的观点。教皇十分欣慰,将亨利所写的这本水平并不出众的册子与基督教先贤奥古斯丁和哲罗姆的著作相提并论。教皇还给了英国国王一个“伟大”的称号“护教者”。
亨利八世是一个暴戾乖张,追求女色的君主,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但此人又拥有超强的占有欲,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可以与一切人抗衡。他的合法妻子是西班牙双王伊莎贝拉与斐迪南的女儿卡特琳,说来这两人的婚姻也有点阴差阳错的味道。
老国王亨利七世与西班牙联姻,原本将西班牙公主卡特琳嫁给了长子阿瑟亲王,然而这位亲王在婚后几个月就离开了人世。于是老父亲又将卡特琳嫁给了次子亨利,也就是亨利八世,这桩婚姻是得到前任教皇朱尔二世特许的。卡特琳与亨利八世生有3个孩子,其中两个夭折,唯有女儿玛丽身体十分健康。
亨利八世为娶一个女人与教皇翻脸,却让英国摆脱了教廷的桎梏
亨利八世迷恋本地贵族出身的女子安妮·博琳的时候已经与卡特琳结婚18年,他认为这18年自己始终在违背上帝的意愿,而安妮·博琳风姿绰约,让亨利欲罢不能,巧妙地做到了不明媒正娶决不以身相许的程度。因此亨利八世下定了决心,必须与西班牙妻子离婚,哪怕与付出高昂的代价也毫不在乎。
按理说国王的婚姻大事,他自己说了算就可以了,但问题是这是在中世纪,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影响力非常之大,而且当年亨利与卡特琳的婚事是经过前任教皇特许的,按照当时的习俗,私自离婚会被教廷处罚的,尽管只不过是老套的绝罚而已。总之要解除婚姻那么最好还是得到教廷的许可,从而显得名正言顺。
因此亨利八世请求教皇克莱芒七世准许他们离婚,但这等于是给教皇出了一道难题。因为卡特琳的身份实在是太复杂了,此人不仅是西班牙公主,还是神圣罗马皇帝、西班牙国王,权倾欧洲的查理五世的姨母。而当时查理五世的军队刚刚蹂躏过罗马,克莱芒好不容易才与皇帝讲和,当然不愿意为了与自己隔了一个欧洲大陆的事情再得罪皇帝。试想一下,查理五世岂能容忍他的姨母成为了英国国王的情妇?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嘛。
但亨利八世又是教皇的盟友,虽然克莱芒不愿意得罪皇帝,但他希望借助英国人的力量来牵制皇帝的势力。这位教皇成为了夹心饼干,后来他如此描述自己的处境,“我处于铁砧和铁锤之间。”因此克莱芒只能在双方之间左右逢源,既不下令解除婚姻,也不明确拒绝亨利八世的要求。这对查理五世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名义上他的姨母还是英国的王后,但对亨利八世来说可就是火烧眉毛了。于是欧洲就出现了一个十分少见的现象,英国国王恳求欧洲各个大学赞成他离婚,而神圣罗马皇帝则促成各大学做出有利于他姨母的舆论。
亨利八世为娶一个女人与教皇翻脸,却让英国摆脱了教廷的桎梏
贪恋美色的亨利最终还是经不住佳人的枕边风,就算与教廷决裂,与查理五世为敌也在所不惜。况且他为了得到舆论的支持可是掏出了真金白银,不可能半途而废。国王的心腹克鲁克对拥护国王的经师们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酬劳,圣约翰隐修院的院长得到了15个居埃,布道者约翰马利诺得到了20个居埃。可见根据身份、地位和影响力的不同,每个人得到的奖励是不一样的。亨利甚至不惜纡尊降贵地区寻求犹太人的支持,并且在《利末记》去寻找是自己顺利离婚的理论依据。
1583年,亨利再也等不及了,此时他已经控制了英国的上议院,由于教皇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他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缔结了同盟。亨利最终命令坎特伯雷大主教宣布解除他与西班牙卡特琳的婚姻无效。卡特琳保持了一位公主的尊严,虽然他并不同意大主教的决定,但并没有恶语相向,优雅地回到乡间,过着平淡的日子。
而亨利八世就没这么太平了,对于任何胆敢与自己叫板的人他一向都是仗剑执法。他既想与罗马教廷分庭抗礼,也不愿意打自己脸向新教徒低头,因此他在国内同时打压天主教与新教,他将国内为教皇辩护与认同德国宗教的人全部处以火刑。英国的大法官,《乌托邦》的作者,此前一直是亨利亲信的托马斯·莫尔由于拒绝承认亨利八世是英国宗教的主宰被国会判决死刑,无奈地走上了断头台。
亨利八世的一意孤行让皇帝查理五世和罗马教廷颜面尽丧。克莱芒七世不得不下谕旨对英国国王进行谴责,教皇本以为英国的信徒们会像德国一样掀起一场内战,然事实却大相径庭,英国的神职人员联合起来宣布亨利是本国最高的宗教领袖,取消了教皇在英国的一切权利,包括初任圣职年金,圣彼得贡银及有俸圣职的预付金等。对于教会来说这无异于失去了一大笔收入。亨利曾经谴责修道院的修士们榨取民众财物,尽管他自己也没少剥削老百姓,他下令取缔了许多修道院,对于无法还俗的老教士给予一笔养老金,其他教士则获得了赡养费。
亨利八世为娶一个女人与教皇翻脸,却让英国摆脱了教廷的桎梏
亨利八世这位曾经手握笔杆子奋笔疾书抨击路德,又用实际行动背叛罗马教会的国王注定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安妮·博琳的命运也随着他的秉性而大起大落,因为亨利后来又爱上了她额侍女珍妮·塞穆尔,为此这个曾经为她得罪教皇和皇帝的人,又控告她与其他人私通,安妮的结局要比卡特琳凄惨的多,亨利最终将她送上了断头台。临终前她写了一封信给这个薄情寡义的男人说:“承蒙您的抬举把我从一个普通的贵族小姐提升成为王后,今天您是想帮我从王后升格为圣徒了。”
不过亨利八世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一位危险的丈夫,他色欲熏心又喜新厌旧,一生一共讨了六任妻子,其中整死了两任妻子,男人的薄情寡义对女人来说已然是悲剧,更别说为此而丢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