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方面分析夷陵之战的失败原因
夷陵之战,是刘备伐吴时的一场重要战役。
刘备在这场战役中大败而归,蜀汉军队损失殆尽,刘备不久也病死白帝城,使得本来蒸蒸日上的蜀汉从此走了下坡路。
从两个方面分析夷陵之战的失败原因
很多人不禁为刘备惋惜,认为是他的一时疏忽大意致使输掉了战争。
其实,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刘备其实很难取胜,即便胜了夷陵之战,也很难消灭孙权集团。
第一,战略方向上的错误。刘备伐吴的重要原因,是孙吴背信弃义,偷袭夺取了荆州,杀害了关羽。刘备和关羽是结义兄弟,愤怒之下,才要举兵报仇。但伐吴之前,诸葛亮等人苦苦劝阻,因为蜀汉的主要敌人是曹魏,应该继续坚持“东和孙权,北拒曹魏”的战略,伐吴只能使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诸葛亮主张对孙吴还是应该采用外交手段进行斡旋,不宜兵戎相见。但刘备和张飞不听,坚持伐吴。这就犯下了一个大错,就是战略方向上的偏差。我们都知道,如果战略思想上有误,是很难取得战争的胜利的。
第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刚才我们说了,刘备伐吴的战略是极其有问题的,是不太可能取得胜利的,因为受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伐吴根本不是明智之举。
首先,从政治军事上来说,当时的形势是,曹魏统一了北方,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军事强大,可以说曹魏是一家独大,而且时时都在想着灭掉孙权、刘备。
刘备伐吴时,其实北方的曹丕一直都在密切注视战争的走向,如果刘备胜了夷陵之战,曹魏肯定会有军事动作,而不会放任刘备消灭孙权集团、使蜀汉发展壮大。
其次,当时蜀汉立国不久,当方面都不稳定。
刘备伐吴是在自己称帝三个月之后进行的,当时的情况是,刘备刚刚夺取了西川和汉中,人心不稳、局势不稳,南方的少数民族控制区域还时常作乱。
很多人说刘备伐吴不带诸葛亮等于自己作死,其实诸葛亮劝阻刘备、刘备心中不悦只是其中一个小因素,最主要的是当时蜀汉建国不久,必须要有一个能力超强、威望极高的人来留守主持大局,除了诸葛亮,好像没人能够胜任。
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刘备伐吴的时机根本不成熟。
再次,孙权集团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刘备伐吴时,孙权在江东已历三代,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民富物丰、基础牢固,而且孙权手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孙权又很会用人,夷陵之战就是他力排众议、坚持启用陆逊而取得的胜利。
夷陵之战前,刘备军队势如破竹,取得了一些战术层面的胜利,但是孙权集团的主力没受什么损失,而且如果陆逊坚守不战的话,劳师远征的蜀汉军队是拿他没办法的。
即便没有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也还是有其他办法的,而且即便是刘备赢了,恐怕也是惨胜,根本没办法彻底消灭孙权集团。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