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1857年的残冬,一支太平军人马仓皇西逃,此时,瑞州、临江等重要城市纷纷陷落,石达开连战失利,不得不退回抚州。下一步往何处走呢?向后转,他已经跟洪秀全决裂,不可能再回天京;向前走,清军重重堵截,几乎进退维谷。就在这时候,他收到了一封劝降信。
曾国藩幕僚李元度给石达开写了一封措辞诚恳,情辞入微入理的书信,叫他那能够认清形势,不再走入深渊。当收到了这封信后,石达开回了一个颇为复杂的“难”字,虽然只有一个字却道尽了他进退两难,尴尬无助的无处收留的窘境。
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英雄走向了不可挽回的颓势。
此前的5月,石达开被迫出走,洪秀全派人火速追赶,但石达开不为所动,誓不回朝。石达开部队进入安徽地界,他发布公告里宣布了他左右的尴尬与无助。“重重生猜忌,一笔难尽陈”,“用是自奋力,出师再表真。”显然曾经是太平军战神一样大的人物石达开成了无家可归的一条流浪犬,而这样的尴尬境地不在于外部,而在于内部的互相摧残。
尽管看到来自天王洪秀全发来的手信后,最终石达开将他当做了一种套路,他们的分裂已经难与再度糅合。但是,出于多种打算,石达开没有对外公布他与天国之间的矛盾,只是继续开疆拓土成了他的某种姿态。
某种意义来看,石达开与之前北伐的林秀芳都差不多,准备不足,目标不明。所谓的“先行入川,再图四海”依旧是流寇思维。
1859年的春天,二十万浩荡的太平军在石达开的率领下进入湖南。好像一切都没有当年的形容与激烈,此次他的军队已经出现巨大颓势,战斗力完全不可以当年同日而语。因此,曾国藩给出了相当的精准评判:“既钝于浙,钝与闽,入湘后又饨于永祁,钝于宝庆,裹挟之人愿从者渐少,且无老巢以为占粮,粮米须虏,子药须搬,行且自守于山谷之间。”
石达开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最大的对手往往是最清晰的判断者,曾国藩虽然多次吃了石达开的大亏,却在最后清晰的看到石达开逐步走向死局,甚至可以说没看到他到四川之前,石达开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1861年的9月,石达开从桂南北上,在转年进入湖北,转战黔滇三省,几个月后的1863年,他们穿过金沙江,突破清军长江防线,同年五月到达大渡河。
过金沙江,突破了清军的长江防线,同年到达大渡河。当时,太平军尚有军队4万余人,而大渡河对岸却并无清军防御,石达开下令准备木筏打算于次日渡河但当晚骤雨倾盆,大渡河河水暴涨,致使全军不得渡。加上四川总督骆秉章陆续赶到大渡河沿岸布防,太平军打算兵不血刃渡河的计划为泡影,石达开只好下令多次强渡、均以清军防守严密而以失败告终,粮草消耗殆尽,外敌断绝陷入绝境。
四川总督骆秉章求建“生摘石达开"的不世奇功,遭使劝降石达开。石达开一方面决心舍舍命以全三军将士,同时打算诈降、以求长久之计。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受审,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气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身受凌迟这残忍酷刑,至死未大叫疼痛。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叹为“奇男子"。在吉庆元,朱农点年领下属纷纷高石达开而去。大量的久规之士两去,使石达开部队的战斗力严重下降。虽然在进川途中队伍补充了大量新兵但由于扩散和行军处于时间上的平行状态,根本来不及训练新军战斗力大不如前。石达开在大渡河的失败,并非是由于清军布防得力,而是败在了大渡河连日大雨、根本无法渡河,错失了甩开清军的关键时机。如果不是石达开在广西的立足不前,何来的大渡河水枯泽困。因此,流浪者的心境导致了石达开的无处收留,虽然早年战绩辉煌,当自己独树一帜的时候,他的弱点也暴露无疑。
石达开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当时的曾国藩有过怎样的评价。
曾国藩的情报书里《贼请汇纂》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铜臭小儿,毫无智识”的凡夫俗子,而曾国藩基本也采信了这一说法,在给胡林翼的书信中,评价石达开的说:“在宝庆之贼,不甚善战,不逮陈狗远甚至”,说石达开用兵方面不如陈玉成。李秀成后来在自述中也谈到了许多有关石达开的评价,最终认为他“表面文武全才,实则没有大智慧。”这一点与曾国藩的评价基本一致。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