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眼中的翼王石达开:表面文武双全,实则无大智慧
对于石达开之评价,历来争论颇多,有些说他很厉害,是战神;有些则说他非常“漏”,是战五渣。曾国藩评价他:“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评价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后人对其评价则更高:16岁受访出山,19岁封王,24岁统帅千军万马打得中兴名臣曾国藩嗷嗷大叫。甚至还有人评价: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运动活的灵魂,是历代农民起义最完美之形象代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那么,石达开真实水平究竟如何呢?他是否如人们所说的那么厉害呢?要知道,曾国藩、左宗棠后期对他评价并不高。
对于这问题,我们不妨看看李秀成对他是如何评价的。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绝对顶梁柱,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均很有一套,他看人、识人之水准还是相当高。1864年8月,李秀成应曾国藩之请,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写下数万言的《自述书》,讲述自己参加革命之经过,太平天国成败得失之经验教训,同时还对首义诸王做一番点评。其中,对石达开评价,李秀成如是说:“翼王石达开,亦是桂平县白沙人氏,家富读书,文武备足。”说他文武双全,是个人才。那么,李秀成是不是真的这么认为呢?显然不是,在《自述书》中,李秀成还有玩“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在部分细节中隐晦表达了对石达开之真实看法,即是石达开表面是文武双全,实则目光短浅,没有大格局,无大智慧。
李秀成眼中的翼王石达开:表面文武双全,实则无大智慧
01.石达开前期之表现及其立下之战功
1849年,冯云山再次从广东花县回到紫荆山区,继续发展会员,但这次发展会员的主要对象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大户人家。贵县少年英雄,16岁出头的石达开引起了冯云山注意。当然,冯云山欣赏的不是石达开的勇武,而是石达开背后强大的家族背景以及他在客家人中的人脉。冯云山是玩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手,很快便将石达开搞定,并将拜上帝教分舵主之位给他,让石达开负责贵县拜上帝教事务。石达开人脉果真得力,金田起义时,他聚集5000人马入股,兵力贡献值占了四分之一。要知道,金田起义就2万余教徒参加,石达开能够拉拢5000人马,其人脉可见一斑。石达开能位居首义五王之一,靠的就是这5000兵马股份。
1852年10月,石达开在橘子洲头击败向荣,牢牢控制湘江西岸,为太平军主力顺利从长沙城下撤围立下汗马功劳,此战,石达开崭露头角。1855年1月,石达开在湖口、九江逆袭成功,击溃湘军水陆两师,一举扭转西征颓势,太平军乘势反攻湖北,三克武昌。1855年11月,石达开经略江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湘军连连溃败。1856年3月,石达开在樟树镇击败周凤山,湘军陆师主力惨遭失败,曾国藩被围困南昌孤城。1856年4月,秦日纲、陈玉成作战不力,石达开率翼殿将士东征,联合各路将领一举摧毁“江南大营”,钦差大臣、湖北提督向荣逃往镇江时自缢而亡(一说吐血而死),天京之围宣告解除。
石达开战功赫赫,又善于处理民政,搞外交,平时有事没事还赋诗两首,算得上是文武全才,综合型人才。近代著名文学家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收录有石达开遗诗五首,可见石的文学水平还是蛮可以,否则梁怎会收录呢。
02.拖延时间回京勤王,让韦昌辉孤军奋战,为事变扩大买下祸根
如果只看太平天国前期之贡献值,石达开无疑就是战神,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是神一样的存在。然而,在“天京事变”中,石达开便表现出他那缺乏大格局、大智慧之一面,李秀成如是说:“东、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怨於东,後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後北与翼计杀东王。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原清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後北王杀东王之後,尽将东王统下亲戚属员文武大小男妇尽行杀尽,是以翼王怒之。”,说的是,韦、石两人不满杨秀清,想联合起来干掉他。可是呢?韦昌辉奉诏回京后,石达开却没有回来,而是躲在武昌,坐山观虎斗,想坐收渔翁之利。
石达开躲在武昌会造成何种后果呢?李秀成言:“北王杀东王之後,尽将东王统下亲戚属员文武大小男妇尽行杀尽,是以翼王怒之。”也就是北王韦昌辉违背之前的约定,杨秀清死后,开始滥杀无辜,扩大事态。那么,这与石达开没有回来又有何关系呢?人是韦昌辉杀的,又不是石达开杀,凭啥背黑锅呢?要知道,杨秀清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最大实力派东殿集团之利益,韦昌辉区区3000兵马回京勤王,干掉杨秀清后,如何摆平东殿余党就成问题了。东殿在京兵马三倍于“勤王军”,而洪秀全又未及时公布诏书,承认事变合法性,东殿必定会找北王算账,就算韦昌辉想“封刀”,估计也不可能。如果石达开及时回京,那就不一样了,北殿、翼殿联合起来,碾压在京东殿势力,东殿必然不敢轻举妄动;韦石再一起向天王施压,强迫洪秀全发布圣旨,承认此次行动合法,天京事变将难以再扩大化。然而,石达开却躲在武昌,让韦昌辉孤军奋战,这就为事变扩大化埋下了祸根。
03.不分青红皂白,“背信弃义”,坑了韦昌辉,错过结束事变之最后机会
石达开没有及时回京,洪秀全又不出来承认事实,两位盟友着实坑了北王韦昌辉一把;从自身安全角度考虑,韦昌辉必然会先下手为强,否则岂不是被在京东殿兵马给干掉。韦昌辉清除在京东殿余党后,暂时稳住了局面,可自己处境却非常被动,成为了刽子手,本是奉诏“讨贼”,如今自己却成了“贼”,心中之委屈与无奈可想而知。此时,石达开率曾锦谦、张遂谋等三人回京劝阻,石达开的到来,给了韦昌辉希望,因为他相信石达开是明白人,会站在自己立场,震慑东王余党之同时向天王施加压力。若是果真能如此,天京事变也就到此为止,就如同“玄武门之变”,太子党兵强马壮,李世民差点被剁成肉酱,可尉迟恭强迫李渊发布诏书,承认事变合法性,李世民最终胜出。
很遗憾,石达开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背信弃义”,袒护东王余党,坑了韦昌辉一把。李秀成言:“翼王在湖北洪山,知到京城害杀许多之人,在湖北洪山营中,同曾锦谦、张遂谋狼狈赶回京都,计及免杀之事。不意北王顿起他心,又要将翼王所杀。後翼王得悉此事,吊城由小南门而出,走上安省,计议报仇。此时北王将翼王全家杀了。”其中“顿起杀心”是何意思?韦昌辉突然想杀石达开,想干掉盟友,为何呢?石达开一回来,立刻斥责韦昌辉,公然袒护东王余党,还将本就要干掉的杨辅清保护起来。如此做法,韦昌辉怎么想?石达开迟到一个多月也就算,也可以原谅,可以不追究,毕竟石达开在武昌作战,乃是为韦俊(北王)解围,算是自己人。但是,北王怎会容忍石达开“立场”问题呢?石达开如此做法,不是在拉拢人心,是干啥呢?要知道,石达开此举,天王“亦不悦”;北王“顿起杀心”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此一来,天京事变又扩大化了。
04.怀才自负,不懂进退之理,一言不合就单干,政治上很不成熟
石达开回京后袒护东王余党之种种举动,韦昌辉非常恼火,于是派燕王秦日纲率兵追杀石达开,屠戮翼王府,围攻天王府,将事变推向最高潮。石达开回到洪山大营后,立刻召集本部兵马六万人,打着“靖难”大旗,往天京进发,同时书信天王:“若不得韦昌辉狗头,则兴师回朝,攻灭天京”,语气咄咄逼人,毫无君臣之礼。洪秀全也是非常恼火,但无可奈何,自己手中又没兵权,若石达开真的率兵回朝,估计自己麻烦就大了,很可能成为汉献帝第二,被架空。所以,洪秀全只能号召军民起来与韦昌辉作战,指责北王乃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干掉北王后,石达开回京辅政,“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众心欢悦”,很快便扭转了天京事变后所面临之军政危机。可以说,翼王石达开此时很得人心,卓越之战功,事变中“无辜受害者”之身份,都是他得到拥戴之资本。然而,石达开不愿受洪氏牵制,于是选择外出单干,李秀成言:“翼王与安、福王三人结怨,被忌压制出京”。表面看,石达开没错,错在洪秀全,其实未必如此。石达开离开之后,刚到无为州就号召大伙追随他,让军民“选边站”;后则拒绝回京,在洪秀全已经妥协,朝臣又联名“求情”之情况下,居然截留京使。更狠的是,石达开大量挖掘人才,李秀成言:“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可以说,石达开虽然受委屈,但怀才自负,不懂得进退之理,政治上相当不成熟。其实,凭借石达开之威望,洪秀全未必敢加害于他;退一步讲,就算想,石达开大不了在安庆办公,另设中央,洪氏能奈他何呢。
综上所述,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看出,石达开算得上文武双全,是一个比较优秀之综合性人才。但是,石达开缺少大格局、无大智慧,充其量就是集团经理级人物,而非总经理。正因为如此,石达开单干后不断碰壁,无可圈可点处,最终兵败大渡河,受凌迟而死。当然,负气外出时石达开才26岁,血气方刚,一时冲动也是可以理解。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