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身为一个楚国人,为何会跑到秦国去发展呢
李斯身为楚国人为何跑到秦国发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对于李斯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秦王嬴政的心腹大臣,也是秦帝国一统六国之后的首任宰相。可以说,秦王嬴政的成长,秦国的崛起与强大,都与李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秦王嬴政时期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比如焚书坑儒;一些划时代的政策,比如废除分封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等,都对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其中,李斯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熟悉的可能都是成名之后的李斯,并不知道李斯其实是楚国人,二十几岁的时候还是楚国上蔡县里一个看守粮仓的小文书,但是他却在三十几岁的时候,一跃成为秦王嬴政身边的红人。要知道,流血的仕途,意味着你走的每一步路,都有生命的威胁。那么,李斯这一路是如何拼杀过来,甚至走上人生巅峰的呢?
写秦国历史的书籍太多了,但是单独写李斯,或者通过李斯的视角来看整个秦国发展的书籍就很少了。今天我们开始说《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这本书,它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却是以正史为基础,对于历史上关于李斯的空白之处,加以合理的推理和佐证,从而给我们真实地再现了李斯一生的经历。至于本书的作者曹昇,又被人称作“曹三公子”,研究历史有十多年了,他本身是个历史迷,19岁就已经从浙江大学毕业了。
今天咱们先说,李斯是楚国人,却跑到秦国发展,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前面说了,李斯二十岁左右还是楚国上蔡县看守粮食的一个小文书,每天的工作就是记记账,算得上是很稳定的工作,放在现代,地位就相当于是县城里的一个小公务员,离家近,工资不多但也能管温饱。按理说,这样的工作没有人会轻易辞职吧?毕竟在那个年代,有个一官半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说实话,李斯当时也是这样想的。就这样得过且过、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吧。
不过,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开始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有一天,李斯去上茅房,看到茅房里的老鼠被自己吓得惊慌逃窜,李斯见到此情此景,感叹茅房里的老鼠吃着污秽不堪的东西,看到人或者狗靠近,吓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而对比自己看守的粮仓里的老鼠呢?吃的是大米,住的是米仓,对老鼠来说算是豪宅了吧,而且根本不用担心人和狗的威胁,还可以在成堆的粮食里嬉戏玩闹。同样是老鼠,为何差别就这么大呢?李斯想了又想,明白了,两个字:环境罢了。李斯由老鼠联想到自己,觉得人和老鼠也是一样的,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大,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自己留在上蔡县这个小地方,一辈子一眼望到头,就是这个样子了,哪怕死了,也就像一阵风飘过,什么都留不下。
李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辞掉了公务员的工作,扔了铁饭碗。甚至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妻子儿女,二十多岁时远走他乡,去兰陵拜了荀子为师。我们知道,荀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依法治天下,而当时的荀子也是早已负有盛名,曾经三次担任当时齐国最高学府的首席讲官。所以,李斯拜他为师,学习帝王之术,也就是治国安民为官之道,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李斯身为一个楚国人,为何会跑到秦国去发展呢
李斯拜了荀子为师之后,学得很认真,是荀子的得意门生。他学了整整四年。这相当于今天在大学里学了名为帝王之术的专业。学了四年,拿到了毕业证了。李斯觉得学得差不多了,该出去找份工作了。但是,就在临近毕业这几天,李斯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偶然遇到了一个人,谁呢?他就是弱冠之年就已经名满天下的韩国公子,也就是韩国国君的儿子——韩非。
李斯不比韩非,一介布衣,四年的时间,身上没剩多少积蓄了,家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是,他知道韩非这个人非常有才学,能够和他成为同窗,自己必定会受益匪浅。于是,李斯又学了三年,相当于又读了个研究生。可见,李斯放在眼里的,根本不是什么小官小吏,而是要用更深厚的才学和智慧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七年之后,李斯终于学有所成。七年的时间,足够重新塑造一个人。李斯用七年的时间,收获了一个知己——韩非,剩下的就是满脑子的帝王之术。李斯离开的时候,连老师荀子都关心他的去向,而李斯心中早有决断,去秦国。李斯的眼中天下相争,而秦王有着吞并天下的野心,自己作为一个游说之人,满腹帝王之术,权谋之道,正是显示实力的好时机。此时,李斯的心中,已经有了整个天下的版图。
要知道,当时的七国局势还不明朗,秦国当时的国君还是嬴政的父亲。虽然秦国相较六国比较强,但是还没有强到敢随便吞并哪个国家。当时的六国虽然相比之下有些弱小,但是各国都有各国的实力。所以那个时候,荀子的大多数弟子都更愿意去其他六国,因为人才少,选择多,容易受到重视。但是,李斯选择了秦国,人才多,他不怕,他要的就是在强者中,证明自己是更强者。
和韩非告别的时候,书中李斯说了这样一段话:“人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贱的环境之中,却还要抱怨时势、嫌弃功名利禄,标榜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心,所以我就要到秦国去游说秦王了。”
李斯的野心,由此可见一斑。此刻的李斯,心在天下,志在天下。他去秦国,就是为了争一争这天下。李斯孤身一人,踏上了去往咸阳的道路。其实,有时候,当我们回忆一生的时候,往往就是几个决定,关键时刻的几步路,可能就决定了我们一生将会是什么样子。此时的李斯不知道,他这一去,自己这一生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李斯知道的是,自己想要的是在乱世之中不仅仅是安身立命,还要扬名立万。所以,他去了秦国。
其实,有很多人都和李斯一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完全具备有野心这个特质,但是却很少有人像李斯一样,能够坚守自己想要的,想要换个环境,便离开二十多年的故乡。想要学有所成,便苦心学习帝王之术整整七年。想要证明自己,便毅然出发去秦国咸阳发展。所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许并不难,但能够用实践去坚守心中想要的东西,就很不容易了。
到这里,我们就说完了李斯为何选择了去秦国。因为李斯不仅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是一个能坚守自己所想要的一个人。下一次,我们讲李斯去了秦国后,怎么成为了吕不韦的座上宾。而我们也能从中,可以看出李斯这个人的第二个特质:敏锐,他知道竞争对手在想什么。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