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为什么康乾盛世得不到后人的认可?

在我国的官方史书中,至少有三个公认的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康乾盛世。

而在这三个盛世中,康乾盛世,争议是最大的。

因为距离今天的时间最近,关于康乾盛世的资料也比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更加翔实,因此关于康乾盛世的讨论也比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要热烈得多。

不过这个盛世相比于前两个盛世而言,的确显得有些匪夷所思,比如说他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以往的盛世,一二十年是常态,超过三十年是奇迹,超过四十年是不可能。而康乾盛世,从康熙继位时期算起到乾隆退位前后超过了130年,几乎占到了整个清朝享国时间的一半,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而且一般而言,但凡盛世,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丰衣足食的,不说小康,最起码温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纵观康乾盛世,特别是外国传教士笔下的中国社会,老百姓普遍在温饱线上挣扎。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只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所以康乾盛世也被外国传教士称为红薯盛世。

基于以上几个考虑,很多人认为康乾盛世根本就是一个虚假的盛世,这个是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而自我吹捧出来的,因此根本就是一个谎言和骗局。

那么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对康乾盛世的否定,真的能够还原历史真相吗?静夜时认为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我们只要从人口方面对康乾盛世进行分析,就能够得出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虚假盛世的结论。

众所周知,康乾盛世时期,我国人口从顺治时期的1900万户增加到将近4亿人,创造了我国古代人口增长的奇迹。而人口的增长更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清朝内地社会稳定

我们知道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小农经济,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下,但是其有着极强的韧性,能够在一切可能的社会环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再加上我国习惯于逆来顺受的农民阶级的精心呵护,小农经济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图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就必须要保证小农经济的健康成长,而能够使小农经济健康成长的,除了统治者少征税控制贪欲,最重要的原因是保持社会的整体稳定,而清朝毫无意外的做到了这一点。

清朝时期,通过前30年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后,中原地区的战事基本上宣告停止,随后清朝的对外战争,主要围绕蒙古、东南沿海、西南等一些边疆地区进行,传统的汉地18省地区,因为没有大规模战事的骚扰,因此小农经济获得了一个空前稳定的发展环境。

再加上清朝通过征服蒙古各部,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这使得内地居民再也不用担心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侵袭,经济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活力。

一般而言,想要达到盛世标准首要的因素便是帝国境内社会的安定,只有安定,才能繁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康乾时期确实基本接近了盛世的门槛。

为什么康乾盛世得不到后人的认可?为什么康乾盛世得不到后人的认可?

2、清朝的政策相对怀柔

在今天看来,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防止汉人造反,制定了一系列反动的措施,例如利用八旗+绿营监视清朝民众,利用文字狱+八股文钳制人们的思想。

但是同样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清朝统治者也在进行一系列的怀柔措施,例如康熙年间,清朝正式确定了“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农业税收政策。

雍正时期,更是推行了摊丁入亩等一系列农业政策改革。虽说统治者的所谓善政在本质上就是换汤不换药,但是他却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大量增长。

因为封建统治者不再以人口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这使得藏匿人口的数量大大减少,人口也开始大量增加,而增加人口又可以使土地得到更多的开拓,使得清朝的耕地数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而且在雍正时期,清朝颁布了废除贱籍的政策,这又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

再加上清朝大量推广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使得土地的保有量得到了更大的增长。

这是清朝人口从不到6000万增长到4亿的最重要原因。

很多人说人口的增长并不能作为盛世的唯一标准,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毕竟二战之后世界大多数地区都远离战争,人口得以快速增长,特别是非洲地区,但我们并不能说非洲一直生活在盛世中。

但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个细节就是:但凡盛世,人口一定会出现增长。将其他盛世的人口增长算作盛世的重要表现,而忽视了康乾盛世的人口,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而且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也作过大量分析,所谓的盛世不过是地主阶级和士绅阶级的盛世。对于广大农民阶级而言,能够达到温饱线以上已经很不容易。即使大唐盛世,也照样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状况。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康乾盛世也是所有盛世的一个典型体现。正因为其距今时间太近,所以我们有了更加详细和丰富的认识。

清朝之所以有太多的负面评价,一是因为清朝末年丧权割地,让我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二是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伤害了所谓的汉民族感情。

而第二点明显比第一点更有杀伤力。所以否定康乾盛世,否定人口增长对今日我国发展的巨大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