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被歌颂成千古一帝的李世民竟然是胡人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就不禁吟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唐太宗李世民给后人所留下的是一个伟大又贤明的帝王形象,他创下的贞观之治可以说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推向了巅峰。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被称为“千古一帝”。

被歌颂成千古一帝的李世民竟然是胡人被歌颂成千古一帝的李世民竟然是胡人

史书对李世民的记载,寥寥300字,功过论断,兼而有之。然而,却很少有人对李世民的身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有些学者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他并非像史料中所记载的那样系汉人,而是鲜卑人后裔。

《唐书》记载了一个关于李世民命名的有趣故事:李渊二子即将诞生之时,李渊路遇一书生为其看相,书生惊呼:“李渊贵人也,其子也贵,有济世安民之大任。”李渊惧,欲杀此人,书生却不见了。

归家,二子诞,故起名“世民”,取济世安民之意。唐太宗李世民的确胜任了“济世安民”的重任,堪称一代明君贤主。然而他的身世之谜却永远被湮没在简略的正史记载之中。

有考古学家根据《步辇图》留下来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画像推测,一代英明的君主李世民,是鲜卑人的后裔。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人们的议论,李世民是鲜卑人么?

从而有些人戏称李世民称为李胡二!关于这一问题,史家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是胡族,以刘盼遂和王桐龄为代表,并认为是出自鲜卑拓跋族。

一派认为是汉族,以陈演恪为代表,认为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就是庶姓李氏之“假冒牌”。

隋末唐初的历史是上承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李氏又久居汉胡杂居之地,若其先祖是汉族,则是鲜卑化了的汉人;若是鲜卑族,则是汉化了的鲜卑人。

我们只须着意的是李世民父子的行为有许多都符合汉人的习俗,但与较纯粹的汉人相比,又有很强烈的鲜卑倾向。这是南北朝后民族冲突转为民族融合的鲜明反映。

在这个意义上说,金庸94年于北大讲学时说唐朝就是汉人与鲜卑人的共同统治,不论是针对李世民一人的血统而言,或是指李世民及其妻长孙氏夫妇而言(长孙氏是鲜卑人),甚至是指贞观年间的全体官吏中汉胡比例而言,都是十分中肯的,也是对这一问题的不答而答。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关于他身世的疑点很多。李世民一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赵县,而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其中,在历史上还有这一段插曲,本来西魏以前以山东地区的李姓一门为望族,这一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

而自西魏宇文泰以关中为根据地建国,由此就硬性规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有人据此认为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还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认为唐太宗系鲜卑族血统的学者从唐太宗的性格上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无论在跟随其父李渊打天下还是治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那种与鲜卑族人一样凶残、野心勃勃的性格特征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即便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晚年时期,鲜卑族人那种喜欢战争的秉性都可以在唐太宗身上找到踪迹,唐太宗晚年亲征高丽便是最好的明证。

除此之外,与绝大多数的汉族皇帝相反,唐太宗李世民极善骑射,这与少数民族的传统如出一辙。如果说他是汉族血统,很难进行合理的解释。

这些学者还从今天存留的李世民的陵墓唐昭陵独特的墓葬外形中对李世民的鲜卑族传统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如果李世民系汉族血统,为何还将陵墓按照鲜卑族人的传统墓葬风俗进行布置?为何会在陵墓之前筑有战马?很显然,他的陵墓并非按照汉人的墓葬风俗进行设计的。

这种观点的可信度究竟如何呢?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身上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独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属于非汉族,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

如果从史料之中也可以找出唐太宗李世民之父李渊亦属鲜卑族人的话,那么李世民的鲜卑族血统将不会有任何异议。但是从现存的资料之中,我们很难对李世民之父李渊的血统进行探寻,这就给后世史学家们的研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建立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历史学家们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血统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

其实早在宋代,一代大儒朱熹便在<<朱子语类>>中断论曰,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此处“夷狄”,系指鲜卑。

到了近代,陈寅恪先生在其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考证出李氏家族并非出自西凉王室与关陇贵族李氏, 只是河北赵郡李氏的一个小支系, 而此支系所处地域即在鲜卑拓拔氏北魏政权治下。

这支李氏的先祖中有两人,一名李初古拔, 一名李买得, 汉姓而鲜卑名, 据此, 陈先生断言,李唐皇室之祖, 或是汉人被赐以鲜卑名, 或是鲜卑人被赐以汉姓

按袁英光著《唐太宗传》一书,他是汉、鲜卑混血。其父亲是汉族,曾祖父李虎为西魏开国八大柱国之一,官为太尉之职,并赐姓大野氏,可以说是与鲜卑贵族没有差别的汉族,其祖父和父在北周时都相继为唐国公。

其祖母独孤氏为鲜卑八大著姓之一,其母纥豆陵氏,也出身于鲜卑贵族。从血源上来说,在李世民身上鲜卑血源占主要成份。由于他的世家和血源关系,鲜卑王朝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对他深有影响。

继承发扬了以拓跋元宏为代表鲜卑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间的凝聚力。

其实,要想对李世民的血统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上极为少见的一代明君,可谓是历代帝王的楷模。

所以,后世的史学家一定会尽可能地模糊其民族血统,这也是为何有关唐太宗李世民血统问题的研究,在今天史学界还是一个陌生领域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接受了儒家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统一国家概念,又继承发扬了鲜卑王朝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在用人上,无论是汉族或是少数民族都能充分信任,大胆使用。

仅举几个例子:国戚长孙无忌鲜卑族任首相,尉迟恭鲜卑族武功居开国功臣第一位。对后归附的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也能一视同仁,用李世民的话说“待其达官,皆如吾僚”,如李思摩、阿史那社尔、契芯何力、执失思力都是突厥人,在唐军中身居要职,并在战争中立下卓越的功勋。

近期史学研究指出, 李唐源出鲜卑,乃鲜卑人被赐以汉姓而来。 其论据在于, 北魏政权入主中原之后,为行汉化, 始有鲜卑人被赐汉姓之举。

据<<魏书>>记载, 当时普遍改鲜卑复姓为汉族单姓。 皇帝拓拔氏改为姓元,拓拔鲜卑的八大部落也都封赐汉姓。

<<魏书>>记载了当时封赐的118个鲜卑汉姓。孝文帝还常为那些受赐汉姓的鲜卑名者改汉名。

如:穆泰“本名石洛”被孝文帝赐名“泰”。然而, 汉人被赐鲜卑名的,则未见记载。 据此, 李氏先祖之“李初古拔”与“李买得”应该不可能是汉人被赐以鲜卑名, 而是鲜卑人被赐以汉姓。

当其时, 汉化乃主潮流, 汉人被赐以鲜卑名的可能性更小。 <<魏书>>有记, 鲜卑达阇部落便是被赐李姓, 李氏先祖李初古拔与李买得很可能就是鲜卑达阇部人。

按《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宋书柳元景传》等记载,李渊祖父李虎有兄名“起头”,有弟名“乞豆”,李起头**名“达摩”,皆乃胡名。 而李氏皇族曾有多次**之举,如太宗纳弟媳, 高宗纳其父才人,玄宗夺占子媳, 皆不似汉族做法, 反与与吐谷浑、鲜卑、突厥诸族习俗相合。

据释彦悰<<唐沙门法琳别传>>记载,李氏自言高祖李渊七世祖为西凉武昭王李暠,唐僧人法琳曾冒丧生之险于李世民之前驳斥:“琳闻拓跋达阇,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唐<<隋唐嘉话>>有载, 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旧唐书>>亦云李渊曾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

综上所述,李唐源自鲜卑之可能性极大。 即算李氏祖辈出自华夏,然数代居鲜,与之通婚(如李渊之母独孤氏,李世民之妻长孙氏,皆鲜卑人),几已同化,亦以鲜卑姓氏"大野"为姓,言其颇有鲜卑渊源,并不为过。

李世民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政策,稳定了各少数民族大多数人的情绪,大大缓和了民族间的矛盾,密切了民族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中华各民族间的凝聚力。

从北魏孝文帝到唐太宗长期民族政策的结果,突破秦汉以来的狭隘民族观,形成了多民族的大民族群体——中华民族。这是一项划时代的突破,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贡献超过秦皇汉武。

所以,说他是李二也好,李胡二也罢。他被称为千古一帝,一代明君。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摆在那,他是一位伟大的英雄,贞观之治把封建社会的繁荣推向了巅峰。就算他是鲜卑人,现在看来也不那么重要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