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网站导航

朱元璋把醉酒的徐达抬上龙床,徐达醒后做了什么?

公元1385年春天,南京城内春寒料峭,阴雨绵绵。

朱元璋得到徐达府上传回来的消息:徐达死了!

顿时,朱元璋感觉头晕目眩,心中痛苦万分,五内俱焚。

《明史》中记载,得知徐达去世的消息,朱元璋悲痛万分,因为徐达的死连朝都没办法去上,只好暂时停止。

随后,朱元璋亲自下令厚葬徐达,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并下令把徐达安葬在钟山的南面。在徐达下葬的时候,朱元璋还亲临葬礼,以示哀悼。

关于徐达的死,还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说法:徐达到处去打仗,等到年纪大了,身体非常不好,后背上长了一块疮,甚至开始流脓出血。

这样的伤病,其实是不能吃发物的。所以徐达平时什么海鲜啊牛羊肉啊都是不吃的,忌口忌得非常好。

朱元璋知道了以后,就让徐达进宫,然后详细询问徐达的病情。

徐达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开心的,决定皇帝非常关心自己。

临走的时候,朱元璋还送给他一个食盒,提起来沉甸甸的。徐达开心地回到,打算好好地品尝美食。

可是等到徐达到家的时候,一打开食盒,马上傻眼了。

原来食盒立放着一只烧鹅。徐达知道,自己背上的伤病,根本不能吃烧鹅,如果吃了,必死无疑。但是皇帝赐的,不吃也不行。他就知道自己大限已到。

于是就吃了烧鹅,很快就病死了。

当然,这只是野史的说法,在《明史》中确实也记载了徐达得了背疽的事情,但是并没有记载朱元璋赏赐给他烧鹅。

朱元璋曾经称赞徐达:“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

并且说他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在朱元璋眼中,徐达几乎是一位完人。

徐达死后,徐达的儿子们也手握兵权,如果朱元璋决定徐达有二心的话,应该不会继续把兵权留在徐达的儿子们手里。

另外,根据徐达死后朱元璋的悲痛之情推断,徐达应该不是被朱元璋害死的。

但是,所谓“无风不起浪”,野史中会流传这样的说法,并且很多人还觉得有可能是事实,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要说中国历史上,出身最贫苦的皇帝,如果朱元璋数第二的话,就没有人敢认第一。

有人可能要说了,历史上还有一位出身贫贱的皇帝,那就是刘邦。但是刘邦在发迹之前是一位亭长,而且,刘邦的岳父可是腰缠万贯。

朱元璋的出身有多贫苦呢?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叫朱世珍,母亲连名字都没留下来,只知道是陈氏。

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三个孩子了,在家族里的排行是老八,所以朱元璋的父亲给他起了个无比接地气的名字:朱重八。

公元1343年,朱元璋的家乡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

朱元璋把醉酒的徐达抬上龙床,徐达醒后做了什么?朱元璋把醉酒的徐达抬上龙床,徐达醒后做了什么?

蝗灾让世代为农的朱家失去了糊口的粮食,瘟疫让朱家遭到了灭顶之灾。很快,朱元璋家里的人就只剩下了朱元璋的二哥和他自己了。

没办法活命的朱家两兄弟商量后决定,各自逃生,听天由命。

后来,离开哥哥后的朱元璋辗转各地,后来在一个庙里剃度为僧。朱元璋在这里没过多久安生的日子,当地又闹起了饥荒。

朱元璋又变成了一位游方僧人,到处化缘度日。与其说是化缘,对朱元璋来说,更像是乞讨。

当时正值元朝末年,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

机缘巧合之下,朱元璋在他儿时的伙伴汤和的引荐下,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从军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从此以后,朱元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也是他政治生涯的开端。

徐达在郭子兴的队伍中很快展露头脚,并且决定回乡组织自己的兵马。

于是这时候,朱元璋儿时的伙伴徐达加入了朱元璋的军队,成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后来郭子兴去世,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成为军队的首领。

但是无论是从胆识谋略还是知人善任,郭天叙明显都不如朱元璋。

再加上郭子兴队伍里的兵马很多都是朱元璋靠打仗收编的队伍,或者是自己的朋友投奔过来的,所以朱元璋在队伍里最有话语权。

实际上这个时候,朱元璋成为了郭子兴队伍真正意义上的首领。

后来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朱元璋在徐达、常遇春等大将的帮助,以及李善长的出谋划策下,于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这一年,朱元璋年仅四十岁。

在电视剧《朱元璋》中有一个情节,说是朱元璋的一位将军,对朱元璋说他太多疑了,不用这么辛苦。

朱元璋就说:“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能够安然无恙地活着,而且还稳居高位,就是得益于我的多疑。”

虽然说电视剧是经过艺术改编的,但是从中我们对朱元璋的个性也可以窥探一二。

朱元璋称帝后,给原来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弟兄们加官晋爵。

朱元璋钦定功臣位次,朱元璋对徐达的功劳给予了极大的认可。

徐达在所有的功臣中,位居第一,甚至超过了给朱元璋出谋划策的军事李善长。可见徐达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战争年代,这些东征西讨的将军屡立军功。

等到天下平定后,这些将军们手里依然握着兵权,那么这些将军们手里军法严明的队伍就是对新生朝廷最大的威胁。

由于帝王本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秩序,他们必然会想方设法收回兵权,或者要打压部分功臣,以免让人觉得功高盖主,威胁到自己的帝王之位。

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收回将军们手里的兵权,而进行的一次不流血的行动。

这次事件,让赵匡胤在历史上评价极高。因为他不费一兵一卒,避免了功臣流血事件,和平收回了兵权。

朱元璋把醉酒的徐达抬上龙床,徐达醒后做了什么?朱元璋把醉酒的徐达抬上龙床,徐达醒后做了什么?

但是,并不是所有收回兵权的事件都能以这种和平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韩信大将军,面对刘邦的试探,这位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在政治上却是如小儿一样幼稚。

当刘邦问他可以带多少兵时,他极度自豪地说:“多多益善”。

这让刘邦对他更加疑心。以至于后来,吕后受到刘邦示意,把韩信活活打死在麻袋中。

称帝后的朱元璋也逃不开这样的自然规律。

朱元璋刚刚登基的时候,他知道连年的战争,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这个时候一定要恢复农耕,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所以,朱元璋就下令,让那些在战争的时候去打仗的老百姓回到家乡,大力地搞起了农业生产。

经过朱元璋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很好地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人民的生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国家逐渐安定以后,尤其是随着朱元璋年龄的增长,他担心这些曾经跟着自己东征西讨的将军们会发生动乱。

即使自己在位的时候,这些人有所收敛,但是自己百年之后呢?自己的子孙能够收拾得了这些战功赫赫的将军们吗?于是朱元璋开始对功臣们下手了。

公元1382年,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了一个特务机构锦衣卫。他的这一行为也为现在很多小说创作者提供了不少素材。

一说大明朝的皇宫大内,肯定离不开锦衣卫,而且大多数都是反面角色。

确实是这样的,锦衣卫的权利非常大,这些人平时都是干什么工作呢?简单地说就是用来监视那些功臣的日常行为的。

比如到别人家的房顶上看一看,这些大臣有没有聚集将士们,想要谋反啊,或者有一些将军看着想要谋反,于是锦衣卫就会出来突然把他们抓起来。

更加可怕的是,锦衣卫还在监狱里采用非常残酷的刑法,逼迫嫌疑犯,让他们招供。

甚至有一些人,在还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被锦衣卫的人给活活地打死了。

还有一些锦衣卫在大臣们还没下朝的时候,在皇帝面前,就把人打死了。

当时的人,一提到锦衣卫都是谈之色变。

公元1373年,胡惟庸经过李善长的推荐成了朱元璋的宰相。

刚开始的时候,胡惟庸也算是兢兢业业,为恢复生产,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出了汗马功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胡惟庸这个人心胸狭隘,而且贪财。

最重要的是,后来他居然开始有了异心,想要谋反。

公元1380年,朱元璋发现了胡惟庸的反叛之心,于是下令灭了胡惟庸三族,这次屠杀株连了一万五千多人。

因为胡惟庸的发迹是因为李善长的推荐,所以受到胡惟庸的牵连,作为开国功臣的李善长也被朱元璋杀害了。紧接着,朱元璋非常喜欢的小将蓝玉,因为谋反被诛杀。

看着这一场场屠戮,一次次血流成河,作为朱元璋开国第一功臣的徐达也是胆战心惊。

徐达知道,如果稍不留意,那么下一个被杀的就是自己。所以,徐达行事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

朱元璋把醉酒的徐达抬上龙床,徐达醒后做了什么?朱元璋把醉酒的徐达抬上龙床,徐达醒后做了什么?

徐达特别爱下棋,朱元璋也喜欢下棋。朱元璋经常会把徐达叫到一座小楼上,君臣二人过过棋瘾。

徐达行事非常谨慎,生怕赢了朱元璋,让自己的老板不高兴,所以每次都费尽心机,尽量地输给朱元璋一子半子的。

后来时间长了,朱元璋发现了徐达的小心思。

有一次,朱元璋又召徐达对弈,并对徐达说让他放心下棋。

徐达知道朱元璋已经发现自己故意输棋的事情,不敢怠慢。

这一次徐达终于大获全胜,但是仔细一看,徐达把棋子摆成了“万岁”两个大字。

朱元璋一看,非常高兴,于是就把莫愁湖赏赐给了徐达。

即使二人相处融洽,朱元璋也免不了怀疑徐达的忠心。

他最担心的就是手下的将军们对他面前一套背后一套。所以让锦衣卫监视的同时,自己也会瞅准机会试探一番。

有一次,朱元璋请徐达到自己的宫中喝酒,徐达非常高兴。

酒席期间,朱元璋不断地向徐达敬酒,嘴巴里还跟徐达说:“我们是从小到大的兄弟,我能坐上皇位,徐大将军功劳不小呀!”徐达嘴上谦虚,但是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就这样,徐达跟朱元璋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酒越喝越高兴。而且皇帝敬酒,哪有不喝的道理。

这场酒席一直延续到深夜,徐达喝得酩酊大醉。但是朱元璋呢,全程都是嘴巴沾一沾酒杯,根本没喝多少。

等到徐达喝得实在站不起来了,朱元璋就命令手下把徐达送到自己原先居住过的宫殿。

这个宫殿是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住过的,登基以后就不住了,但是由于是皇帝原来的居所,所以一直有人清扫看守。

喝得不省人事的徐达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带到了那里。

等到半夜醒来的时候,看到大殿内的情景,就问旁边的随从:“这是哪里?”

随从回答:“旧内。”

一听到“旧内”两个字,徐达头脑马上清醒过来。

他知道,这次可能就是朱元璋的试探,如果处理不好,那可是祸及满门啊!

想到这里,头上不知不觉地渗出一层汗来。

他马上起身,跪在台阶上,朝北拜了三拜,把头磕得咚咚响,让宫殿里的宫女侍官都知道他的惶恐。

第二天,朱元璋听说了徐达当时的表现,知道了徐达诚惶诚恐的样子,非常高兴。

他知道,徐达是肯定不会造反的。于是就对徐达放下了戒心。

后来在《智囊全集·捷智部》中对徐达的这次表现评价非常高:“中山三叩头,而主信益坚。

仓卒间乃有许大主张,非特恪谨而已!”

可见,徐达的谨慎小心是刻在骨子里的。这也是在这么多忠臣良将被杀的时候,徐达依然能够得到善终的原因。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自到场哀悼。而且让人感动的是,徐达墓碑上的碑文有二十八行,共计两千多字,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撰文,碑文上现在还能看到清晰的标点符号。

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徐达的情感是真挚而深厚的。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