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麾下第一奇才朱升,为什么能得以善终?
提到朱元璋,可能很少有人会想起他施加的政策,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诛杀将士。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元璋在登基之前的确秉承着这一原理,登基后同样也是,因为他将怀疑的人全部杀光了。不过,伴随着朱元璋征战沙场的人中,有一位却得到了善终。他不是刘伯温,而是被誉为朱元璋麾下第一奇才的朱升。
朱升的家境并不好,家中秉承着先祖传下来的理念,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期待着有一天能有人鲤跃龙门,光耀门楣。8岁时,朱升成为了江敏求老先生的弟子,读了四年书后,他又去到了金斋谕老先生门下。
从24岁开始,朱升就开启了文学之路,他像蒲松龄一样收集民间故事,写成了《墨庄率意录》,只不过蒲松龄是借妖魔故事讽刺人间,而朱升则单纯地歌功颂德,写一些民间传说和好人好事。除此之外,他还精通星象占卜与风水勘察,写成了《星卦提纲》和《龙穴阴阳之诀》等书。
进入仕途之后,他事事以百姓为先,只不过没多久就爆发了黄州起义,随后起义如同爆炸一样引发各路人马的响应,大有有摧城拔寨之势。而朱升毕竟不是武官,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辞去官职,过隐居的生活。他一边耕田种地,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观察起义之势。
1358年,朱元璋进攻婺源,但毫无起色。这时他手下的邓愈告诉朱元璋,这里有一个名叫朱升的人,和诸葛亮有点类似,有学问有影响力极大。于是朱元璋就去拜访了朱升,当然,他没有得到诸葛亮那样的待遇。稍加思考后,朱升便同意了朱元璋的邀约,进入了他的阵营。
朱元璋麾下第一奇才朱升,为什么能得以善终?
而朱升刚到朱元璋阵营没多久,就屡次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其中有一条对朱元璋的胜利有决定作用,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当时,朱元璋虽然势力很大,但并没有达到以一敌百的地步,陈友谅、张士诚以及韩林儿已经势力庞大。朱升认为,如果朱元璋率先称王的话,只会充当出头鸟,被众人联合攻打,此时最应该做的是韬光养晦,增强实力与势力,这样才能建立霸业。朱元璋听取了朱升的建议,等到大局初定,才开始称王称帝。
1368年,朱元璋登基,将朱升拉到应天府充当谋臣,成为皇帝的古文,而当时朱元璋封赏功臣的诏书基本上都是出自于他。不过,这时的朱升早就通过这几年的想出,看出了朱元璋的为人,他深知继续在朝廷中做事,得到的不是福,而是祸。
于是在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年,他以年迈和需要返乡祭祖为理由辞官,朱元璋自然准备重封留下他,但是朱升依旧选择了归隐。不过他并没有回老家,也没有去安徽,而是和妻子云游四处,最终在他乡病逝,活到71岁得以善终。
可惜的是,朱升的儿子虽然有丹书铁券,但是十几年后因为户部侍郎盗卖官粮,朱升的儿子被无辜牵连,依旧被杀了头。可惜的是他虽然看透了朱元璋,知道他不能共富贵,也没看得太透,不知道他竟然这么能杀人。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